象山同乡网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转:帮助贫困生不一定是捐钱 有识之士探索新助学模式

[复制链接]
空子 发表于 2011-7-14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帮助贫困生解决上学难问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给贫困生一些捐款,为他们交清学费或补助生活费。这种直接简单的做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一些有识之士正在探索更为广泛的助学模式。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罗素玲

  与众不同的“助学金”:白天超市打工,晚上做家教

  8月24日,考上武汉一所大学的柳州男孩小伟,拿到了他平生挣到的第一笔钱———1200元家教费。除此之外,到9月初开学时,他还可以拿到另一笔家教费和一份超市打工的工资。有了这些钱,加上政府给他的一次性贫困大学新生补助,基本上可以解决第一年的学杂费。

  不过,小伟的家教和在超市的临时工作并不是他自己找到的,而是一个姓王的女士请他去做的。

  王女士是一名热心助学人士。今年7月初,她从本报获悉一批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为学费、路费发愁时,她把想法向记者说了出来:“直接给他们捐学费、路费,还不如为他们提供一个岗位。”于是,她相中了父亲残疾、母亲打零工维持生活的小伟。

  小伟与王见面交谈之后,他也很赞成这样的帮助方式。王开有一家超市,小伟去超市上班,与普通员工一样,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薪600元。如果工作完成出色,还有奖励。工作一周之后,王见小伟很勤快,服务也很热情,获悉他的数、理、化功课都不错,又为他联系了3名高中生,请他做家教。

  小伟有了这两份工作,白天在超市上班,晚上做家教,虽然有些累,但很开心。他说,如果坚持认真做到9月初开学,可以挣到将近4000元。

  不过,王对小伟的帮助没有就此结束,她承诺今后每个假期,只要小伟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都可以去她的超市上班,为他联系家教。

  王还把小伟的母亲安排在超市里做清洁工。小伟非常高兴:“王阿姨给我的帮助,远远超过简单的捐资助学行动。”他说,王给他的奖金比给普通职工高一些,在生活上也特别关照,这都是为他额外掏的“助学金”。这样做既照顾了他的面子(光拿钱他觉得不好意思),又让他得到了锻炼,在工作中还学到了不少与人交往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不成功的助学引发反思:直接给钱未必都OK

  小伟所说的,正是王女士希望达到的。这一想法,源于她以前几次不成功的助学行动。

  从2003年开始,王就参与多种助学活动。当年,她与丈夫参加了柳州市有关部门组织的“春蕾女童”助学行动,捐助了柳城县的两名贫困女童。捐了一个学期左右,有关部门组织受助女童来柳州,她和丈夫把孩子接回家来住,还带着她们去逛逛公园,尝一尝柳州的小吃。但其中一个女孩的行为,令她十分失望。该女孩已是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进到家里没有礼貌不算,对吃的东西十分挑剔,肉、水果、零食都选着要,吃剩的大半碗饭“哗啦”就倒掉了,令她心痛不已。

  她认为这女孩绝不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便放弃了捐助。

  不久之后,王又捐助了柳州市区一名初中男孩。男孩家的情况她做了详细了解,父母双双下岗,男孩子的学杂费都靠亲友凑的。受到捐助之后,男孩的父母十分感激。王出于好心,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学校看看男孩,并且给他一些零花钱。但渐渐的,男孩不再用心读书,有时还打电话向她要钱。初中三年级的一天,男孩的班主任打电话给王,叫她以后不要再捐助这名男孩,更不要给他零花钱———男孩拿着她给的零花钱常去上网吧!

  王知道之后非常震惊,她找到男孩长谈了一次,才知道他一直存在一种盲目的攀比心理。有一次班上的同学取笑他家穷、买不起电脑,也没有零花钱去上网吧。得到捐助后,男孩便故意去上网吧给同学看,以示他“很威风”。结果,上网成瘾了。

  男孩最终没能从网瘾中走出,没有考上高中。这一事件令王深深自责,认为是自己的好心害了那男孩。

  有了这次经历,王开始反思自己的助学行为,希望找到更有效的助学方法,既不伤害贫困生的自尊,又能让自己的资金、爱心花在最需要的孩子身上。2006年开始,她试探着捐助一名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女孩。这名女孩在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柳州市一所高中就读。学校虽然免去了她的学杂费,但每月的生活费只有100元左右,女孩不得不每天早餐和中餐都啃干馒头。

  王与该女孩联系上之后,发现女孩的自尊心非常强,不愿意接受她的捐助。第二次见面时,女孩主动提出:“阿姨,要不算我借你的钱读书,将来还给你。”王十分感动,顺势征询女孩的意见,可不可以每周去她家打扫卫生,然后按家政工付工资?因为每周她的确要请家政工搞卫生。女孩欣然同意。

  现在一年过去了,女孩每周都去王家搞卫生,带孩子,每周领取60元报酬。王女士说她本可以再多付一些钱给女孩,但有了以往的教训,坚持适可而止,让女孩在保证生活开支的同时,还有点紧张,感到一些压力,也好让她的父母再尽一份责任。

  女孩对这样的捐助方式,也非常满意。她告诉记者,在受助这一年里,她不再为吃饭发愁,而且每周到王家劳动,王都会与她聊天,给她讲许多读书做人的道理,让她获益匪浅。有时,女孩也去王的超市帮帮忙,了解到更多的社会知识。受助之后,女孩变得更开朗,想问题更周到了,班主任和同学都说她跟以前相比“变了一个人似的”。

  爱心小团体的助学启示:精神和心理上的捐助

  更重要近年来,捐资助学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希望工程”、“春蕾女童”、“两免一补”等保障中小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完成义务教育,到开展全覆盖式的大学贫困新生人人受助的政府助学工程,捐助面越来越大,捐助资金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柳州市仅社会爱心人士对义务教育段贫困生实行的一对一帮扶,每年都有上万名。

  在这些捐助活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像王女士这样的爱心人士,他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贫困家庭减轻了送孩子上学的困难,也为国家减轻了人才培养的负担。

  有的热心人士在积极参与助学活动的同时,把自己的亲友也拉进了助学大军,使得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在柳州市一家医院工作的李明女士,2003年她捐助一名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贫困女孩之后,开始认真关注这个贫困孩子群体的生活、学习及心理问题。她发现这些孩子年龄越低,贫困对他们的影响越少,进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之后,贫困对他们所产生的威胁越来越大。能够正视贫困的学生,会把希望寄托在学知识、学技术上,学习更加认真、努力;不能正视的贫困生,则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甚至辍学打工。因此李明女士在助学时有她自己的原则:助学先明志。她对自己帮助的每个孩子,长期保持书信来往,保持与他们的老师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思想变化,减少他们中途辍学的现象。她发现,“与受助学生的班主任沟通,比与他们的父母沟通更容易”。

  “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资助是最重要的。”李明说,这就像患者一样,许多病人不是依靠药物就能医好疾病,如果把他们焦虑的心理问题解决了,病也好了一半。贫困生也是一样,他们缺的不一定就是读书的钱,没有人关心、对外界缺乏了解所产生的问题更需要解决。她对自己的助学行动进行了调整,更多倾向于捐助心理变化大的初中贫困生,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帮助,感受温暖,为未来成才奠定良好心理基矗

  李明把自己的助学方式,传递给她的兄妹和朋友,形成了一个爱心小团体。如今,他们一家共捐助了8名贫困初中生,除一名女孩因年龄偏大、父母残疾,初中毕业后走上社会之外,其余7名都继续升学,进入普高和职校就读。

  有关部门:正在深入研究科学捐助课题

  一个星期前,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余益中在柳州教育干部培训班上,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贫困生会不会因为贫困、生活水平偏低而身心健康受损、学习效率降低?如果有影响,影响又有多大?

  而据了解,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这一课题目前正在我区某县的贫困生中开展研究,一年之后即将揭题。其分析结果将为热心助学的社会人士,以及国家制定助学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余益中说,解决上学难问题是政府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但怎样助学使效果达到更好,同样需要大家思考。特别从去年以来,国家免除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今年继续扩大贫困生“两免一补”的覆盖率,广西也在考虑提高农村寄宿制贫困生的生活补助,这一系列措施,将在较大范围内减轻贫困生的上学难问题。可新形式下出现的辍学现象,是不是解决了学杂费问题之后,就能消除?近年来部分中小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会不会迎刃而解?“这显然不能通过简单的捐资助学行动解决”。

  “在捐资助学方面,我们目前做得还不够,思考得也不够。”柳州市教育局一名负责人认为,现在的全社会捐资助学热情高涨,所捐资金也是历年来最多的。如何引导大家的爱心,将这些资金用好,目前还缺乏经验;此外,对历年获助的贫困生也缺少回访、追踪调查;对贫困生的助学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和指导。如果主管部门与捐助人士对这些问题多加思考,与帮助对象注重沟通,在捐助行动上注重质量,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11-7-14 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乡网的助学,不知不觉已经第5年了,回顾前4年助学历程,我们的助学到底给这些学子带来了什么?
也许,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笔钱。因为,到现在为止,乡网很少得到受助学子的一些反馈信息。
如果,我们只能给予金钱,那么,助学,还是让企业去做吧。
作为乡网,我们应该给的不止是金钱。
这应该是一种传承,我们在做的事情,应该向学子、向社会折射一种理念,让受助的学子和更多的人今后能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里。
这更应该是一种责任,让受助的学子们,在我们这个资助活动中,得到的不应该仅仅是金钱。
乡网助学模式,需要探讨,而且迫在眉睫。
佳代 发表于 2011-7-14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空子


    支持
伊人 发表于 2011-7-14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授人以“渔”
子虚 发表于 2011-7-14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网创建一基金机构 或委托某银行无息贷款给需要邦助的学生 毕业后或中途学生和家长都可分期还贷
一方面这样做学生也不会有自卑感 暑寒假乡网有心人可以提供学生暑期工  使学生懂得有劳有得 从小培养劳动能力
另一方面从而乡网助学金会累结越来越大 可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 建立青少年科技馆 博物馆 以及海洋馆 船舶博物馆
无偿的助学和补助应该让政府来完成他们让做的事
为乡网美好的明天喝采吧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11-7-14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乡网创建一基金机构 或委托某银行无息贷款给需要邦助的学生 毕业后或中途学生和家长都可分期还贷
一方面这 ...
子虚 发表于 2011-7-14 08:19



    说起无息贷款这个话题,昨天子虚兄的建议,我考虑了整整一个晚上,所以到3点多的时候,因为困惑,上网发帖。
之所以要考虑这么久,我是很自然就想到了现在社会的信用缺失。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助学贷款,都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在办理,商业银行很少有介入,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大学生毕业后,故意不偿还或者无法偿还的比例,高达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70%。这说到底,是我们的信用教育还太落后,基础教育太过小儿科,甚至小儿科都算不上。
但是早上转念一想,我又释然了。乡网既然不求任何回报的,完全无偿的都在做,又何惧学生将来无法偿还?我想如果引导得当,加上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相信今后这个会是一条出路,不妨尝试。

急着外出,回来再想!
缘木求鱼 发表于 2011-7-14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乡网应当建立受助学生档案,并坚持不间断更新

寒暑假期间可以帮忙联系兼职(如家教等等)

受助学生上学期间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兼职(终端临促,展会兼职,家教,学校的助学岗位等等)

就我本人经历而言,上学期间通过兼职完全可以获得自己的生活费用(自考期间做过卖场临时促销,周未在电脑市场兼职,参加过展会兼职,去过酒店洗过盘子,在肯德基做过临时工等等)
子虚 发表于 2011-7-14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空子


    如果培养一个没有信用的学生成材。将来他、她学业完成到了社会也不会成为有利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好人。那么我们为何不可将次金捐给孤家老人。谢谢
秋夜含语 发表于 2011-7-14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捐助模式是得改变,最起码得让受助的孩子会感受到这是人们对他们的一份爱心,不然他们接受以后一点感觉都没有,也不会有感恩的心情,所以就不会有反馈。让他们通过银行申请无息贷款这种方法是好的,非常支持,不过操作的人要受累了
秋夜含语 发表于 2011-7-14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纨绔 发表于 2011-7-1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值得深思。
零落成泥 发表于 2011-7-14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值得深思。
精灵兔 发表于 2011-7-14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值得深思。
悠悠 发表于 2011-7-1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创立基金机构或者以委托某金融机构无息贷款的模式都值得去尝试一下,问题是一旦搞起来,会牵涉到一系列问题,如果找国家银行的话,操作性不太强,现在还没有哪家商业银行有这个模式在做。我觉得一开始可以找国家注册认可的小额贷款公司去试试,他们的政策没有银行规定得那么死板,操作灵活。但我们既然是做公益活动,在利率的问题上又是一个问题。那么怎么去解决两者的关系?或者找政府出面协调一下?
特意路过 发表于 2011-7-14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薪600元?资助?剥削?趁火打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4-28 07: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