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同乡网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仰望唐代的月光[组图]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12-3-25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6 06:47 编辑

IMG_2986.jpg



仰望唐代的月光


      昨天(3月24日)下午2时,杭州图书馆与钱江晚报联合举办文澜大讲堂2012年特别活动——《阅读者讲坛  我来做主讲》,首期讲座的题目是《仰望唐代的月光》。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时年26岁的李白在扬州旅舍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静夜思》虽然只有区区20个字,几乎是全球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就其流传广泛程度来说,至今还没有一篇作品可与之比肩。
      主讲人德清县图书馆朱炜具体介绍了《静夜思》的不同版本,及直译、韵译、歪译...,以及该诗的国际交流情况;播放古今中外吟咏方式的录音,并开展互动——请一位听众用家乡方言吟咏。
      听众认真听课、仔细填写信息反馈表,对这位23岁的主讲人研究古诗如此深透给予好评;各人还获得文澜大讲堂赠送的纪念品一份。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5 18:59 编辑

IMG_2989.jpg

IMG_2976.jpg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5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5 19:00 编辑

IMG_2980.jpg

IMG_2977.jpg
秋蚕的丝 发表于 2012-3-25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众中的成总没在认真听课,在偷拍PP
轻舞飞扬 发表于 2012-3-25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最近杜甫很忙,忙送水、忙上网、忙、、、、、、、
tange 发表于 2012-3-25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23岁的主讲人,不简单!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6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6 07:43 编辑


      妙绝古今的小诗《静夜思》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出远客思乡之情,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
      作客他乡的人会有这种感觉:白天倒也罢了,夜深人静之时思乡情绪难免在心头泛起波澜。明月如霜的秋夜,更容易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月亮最容易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渐渐地低下头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短短四句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其内容单纯却是丰富、易理解却又体味不尽。诗人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的要多得多,其构思细致而深曲,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人们不难领会到李白“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胡应麟语)的妙境。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6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6 07:33 编辑


      两种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6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7 07:09 编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静夜思》的明代版本。其宋代版本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根据学者研究,李白的《静夜思》至少有50种不同的版本。所以,今人读到的版本已不是一首“唐”诗,它凝结着一千三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创造:
      在宋代版本里,首局中嵌进动词“看”字,语气稍显滞重,但无形的“月光”不好去“看”,若特意“看”也就不会错成“霜”了;而似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的“明”月光引出下句的“疑”,便觉得自然;“明”字还能增加月夜的亮色。文人往往将月亮分为“山月”、“海月”等。第三句望“明月”较望“山月”摆脱地理环境的限制,全然成了百姓眼中之月。
      近年来有关《静夜思》版本的争议,源于对李白诗歌版本众多这一常识普及不够、国人对于文史知识的缺失。为此,应深思普及文史知识之必要,对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明要存有敬畏之心。
tange 发表于 2012-3-2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夜思》活了
白松 发表于 2012-3-26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在杭州图书馆复活 ?
江海 发表于 2012-3-2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7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7 07:17 编辑


      所谓“歪译”,将“明月”当成人名:
      一位脱得光光的姑娘站在偶的床前,她的肌肤洁白如霜......。这是搞笑,是否对作者的不尊重?就象最近杜甫忙送水、忙上网、忙......。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7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7 07:42 编辑


      首句首字“床”,有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并与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看,古代井栏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其高数米,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井栏又称“银床”,《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在窗户前面是可以看到月亮的。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即马扎)。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功能类似小板凳,人所坐的面并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凳两边腿可合起来。至迟在唐,“床”仍然是“胡床”。
小小的粥 发表于 2012-4-4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4-29 08: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