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山同乡网| 专题|
麦秸画背后的故事

作者:艳过无声

话说,端午佳节人民广场的民俗活动正开展得热火朝天,表妹(就是我了- -!)架了一尊大炮冒充色协中人到处转悠,忽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跃入炮筒中来。咦~这不是东谷湖畔沙溪清音阁的角落大师吗?于是乎扔了大炮,感受艺术熏陶去也。

眼看日头越爬越高,游客也如脑门上的汗水,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认识角落大师的熟人。只听某一路过的熟人曰:“角落,现场做幅麦秸画看看嘛!”这熟人甲的无心之言,便引出了今日拍卖之画。

别看角落大师人高马大,指粗肉厚,这剪麦秸的技法那可如游龙走凤,“嗖嗖”几下,竹子俊逸的的枝干便跃然纸上。表妹在旁看得目瞪口呆,直觉得角落大师头顶的光环越来越耀眼,一不小心,光环的热量灼到了表妹的脑袋,于是乎,脑门一热,表妹拿过一截金灿灿的麦秸,依葫芦画瓢起来。嘿~莫说,表妹虽小脑不发达走路打晃,这剪起麦秸来,还挺有模有样。

这一剪,便剪上了瘾。可巧角落大师苦叹后继无人,于是乎表妹脑袋又一热,买了一包拜师烟便自封麦秸画第二代传人了。某色协大师有言,要拍好照片,从背三脚架开始。角落大师则说,要做好麦秸画,从剪竹叶子开始。表妹依言,捏着那滑不溜丢的细小麦秸,呼哧呼哧整整剪了一个下午,连屁股都没挪一下。所剪叶子造型各异,秀美有灵,角落大师直赞“可以,可以。不错,不错。”殊不知,表妹这点伎俩已黔驴技穷,接下来的贴画,只能劳烦师傅亲自操镊上阵(直接拿着麦秸在纸上粘出一幅画,这画首先就已在作者心中成形了。不懂作画的人,是落不下那夹着麦秸的镊子的。此外,麦秸用胶水粘上去之后就不能动了,不同于作画时画坏了可以用橡皮擦掉,因此这技法比一般的拿笔画画又高了一层。表妹连只鸡蛋也画不好,因此技术含量如此高的活只能劳烦才华横溢的角落大师)。

粘好竹子,这画算是完成大半。角落师傅正欲在竹下粘几间茅屋,表妹闻曰:“改为山亭如何?”角落师傅略一思忖,答曰:“如此,甚雅。”不一会,山亭粘好。为了让意境更为清雅,表妹又剪了一轮弯月贴在上方。


有了景,岂可无人?角落师傅想在山脚下贴一个蓑衣老人,表妹竭力反对,曰:“留空岂不更好?给各位看官留下想象的空间,也算雅事一桩。”无奈师傅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争执之下,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画上题一首诗,以诗入人。当然,这题诗的活,非乡网御用题诗员看牛人莫属了。

无奈谦虚的看牛人是不刺激写不出好诗的,表妹就在他的诗接龙帖子里寻了一首“但随黄粱一枕老,梦里桃花溪上漂。烟水桥畔闲钓月,旷野随风独吹箫”。诗接的是乡网最近冒泡非常积极的青年才俊江上往来人的“每段风景只好笑,君是寒梅我芭蕉。从来解颐梦中客,但随黄粱一枕老”。题诗毕竟不同于游戏,首字“但”不符整首诗的格局,于是裤哥,外号曹一字,继续发扬只改一字的风格,把“但”改为“愿”,如下:

愿随黄粱一枕老
梦里桃花溪上漂
烟水桥畔闲钓月
旷野随风独吹箫

诗好了。如何题呢?作画用的是深色卡纸,用传统笔墨是断然题不上的。当当当~本文的重点(貌似前面引言说的太多)来咯:老牛首创描金书法!首先将牛氏书法用铅笔在卡纸上题好诗,然后蘸上金色的颜料,一个字一个字描下来,似断实连,一气呵成,用时二小时三十九分四十七秒,毕。


最后,拼接,修饰,上框,拍照,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幅画啦。

此画自5月28日始做,6月30日完成,历时1个月零2天,集角落边头、邵家表妹、看牛人、江上往来人、裤子等众人之才,并开创了五个“一”:

首先,这是第一幅以诗配画的写意麦秸画,开创了角落大师麦秸画写意做法。诗画一体,意境空灵悠远,将麦秸画提升为可供文人雅士玩赏的艺术。

其次,这是表妹自封麦秸画第二代传人参与制作的第一幅也是最后一幅画。虽然只剪了无数片竹叶子外加一轮弯月,但看在创意无价的份上,还算功劳苦劳均沾一点。

再次,这是牛氏描金书法的第一幅作品,有没有第二幅还不知道,说不定就是绝笔,价值非凡哦,嘿嘿。

然后就是江上往来人的一句诗首次被写入乡网拍卖作品,虽然被曹一字给改了一个字。

最后,表妹不才,用现代诗为这幅画入人,也是对这幅画作如此构图的初衷:

《月下孤亭》

你说 来
来竹林里的那座山亭
我吹箫与你听

是一句承诺 还是一个邀约

我走进你所说的竹林
晚风吹拂斗篷的纱翼
亦 吹醒山岩上已睡去的草荫
远处微微勾起的亭角
呼唤我受了蛊惑的心

“丫头,可有听到箫声?”
“小姐,那分明是夏虫在鸣唱。”

是夏虫的鸣唱
还是我寂寞的幻听
探出笑脸的新月啊
照亮了此刻的夜晚
也照亮了我该回去的 路

注:此画名为《月下孤亭》,义卖时间为5天,起拍价1元。尺寸:48㎝×95㎝。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