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山同乡网| 专题|
徐敏杰和他的麦秸画情缘

徐敏杰2009.jpg

  走过东谷湖旁的“沙溪清音”这座古色古香的工艺美术室,你就会被一幅幅装潢精美、栩栩如生的花鸟、人物、静物等多种题材的麦秸画所吸引,刻画细腻、画面凝练、技法娴熟精到,深含着中国传统花鸟画之蕴味,使人爱不释手。而创作这些麦秸画的竟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小伙子———徐敏杰。

  徐敏杰,1977年出生在晓塘乡大塘港畔的一个小山村,1992年从象山美术职高毕业。在学校,他看见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徐悲鸿的奔马、郑板桥的风竹、齐白石的鱼虾,还有凡高的《向日葵》、蒙德利安的《红黄蓝构图》等都深深地吸引着他、熏陶着他。他如饥似渴地临摹学习,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

  和许多名牌高校相比,徐敏杰就读的美术职高虽名不经传,但他不妄自菲薄,学习毕业后选择了一种既符合实际情况,又和他的兴趣爱好相吻合的生存方式。他从大人们用麦秸编织的花鸟和各种工艺品中得到启迪,决定把原本当柴烧的麦秸作为创作画的原材料,开始麦秸画的创作。

  然而要把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敏杰在开始创作麦秸画的过程中有过许多失败,但他一直执著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从来没有想到要放弃。

  凡事开头难,最初连最基本的麦秸处理都很困难。既要让麦秸保持鲜亮状态,又要防霉烂,他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加上自己的反复摸索,终于解决了麦秸的技术处理。然创作麦秸画没有范本可仿效,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他查阅许多资料四处拜师求教,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和才华倾注在原本没有生命的麦秸中,糅合了他对艺术的钟爱和激情,经过几年的艰难探索,终于创作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意境,赋于麦秸一种全新的生命。

  为了打开自己的视野,拓宽创作思路。2003年,他离开家乡,来到丹城租了一间房子作为安身和工作室,潜心于麦秸画的创作。在丹城,他结识了许多热心于文艺创作的朋友,结成文化沙龙。徐敏杰说,他很感谢当地有关领导和文化界的一些专家老师,他们给了他的事业不少扶持和鼓励。

  徐敏杰作为县内首开麦秸画先河的艺术家,被县政府列入“发展以农民画、竹根雕、民间剪纸、麦秸画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发展计划中,作品获第五届中国(国际)手工艺品博览会铜奖。他的麦秸画逐渐打开了市场,被不少有识人士认可收藏,一些饭店和宾馆也纷纷上门订购。他的作品曾参加浙江展览馆的工艺美术品展,以独特的风格受到欢迎和好评。当金庸先生看到他的麦秸画时,爱不释手、大加赞赏。如今,徐敏杰的事业蒸蒸日上,在“沙溪清音”开设了一家工艺美术工作室,为东谷湖秀丽的湖光山色、茂林修竹休闲活动场所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成为一处亮丽的景点。

  他不仅潜心于麦秸画的创作,还把古代青瓷、古币等收藏于麦秸画中,使麦秸画更有观赏和收藏价值。虽然他目前的生活还是清贫的,但他年轻,创作的道路还很漫长。他有目标和志向,所以他觉得自己富有和快乐,脸上总是充满阳光的微笑。

(通讯员 谢立光 记者 蒋曼儒 来源:宁波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