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同乡网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帮忙收集资料,谢谢!

[复制链接]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帮忙收集资料,谢谢!
  (资料描述:有关中国海神文化国际研究现状、研究动态,最好是关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海神文化的国际研究,论文或者文集均可。)
   另外,我想问问,如果想在网上查外文资料,什么方法比较好??
   谢谢!!



   是外文资料!!哈哈~不好意思,没有说清楚。

[ 本帖最后由 维子 于 2009-2-13 10:34 编辑 ]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9-2-1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事问老婆,外事问百度
空子 发表于 2009-2-12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找象山渔文化研究会,他们那边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
甬象 发表于 2009-2-13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是象山渔民传统民间社会海事活动和海事生活积累的精神产物。过去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渔民认识的局限,认为多变的自然现象是由上天神灵控制的,海上作业尤为恐惧,有渔谚道:“三寸板里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一只脚棺材里,一只脚棺材外”。出海渔民生死难料,岸上亲人提心吊胆。所以,祈求神灵护佑成为他(她)们唯一的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他们把每一次顺利返航,满载而归,都归于神力所助,而每一次海难都是鬼怪所为,对神的敬仰与对鬼的畏惧和对海洋劳作的祈福构成了渔民主体心理定势。于是就有了渔民开洋、谢洋节等一系列民俗活动,传承千余年,并已沿袭成为当代传统习俗。
据考:秦汉时期象山沿海先民已有渔猎农耕各业,唐中期,滩涂采捕向沿海捕捞发展,出现近海渔船。据《东门岛志》记载:“渔船出海谓‘开洋’,渔汛结束称‘谢洋’。旧时“出洋”前,船头祭神,烧化纸牒,称“行文书”,祭后投杯酒、肉食于海,谓“酬游魂”;谢洋再祭,叫“散福”。另据石浦东门渔村老渔民奚阿宝(77岁)、称乾初(69岁)等六位老人回忆:听前辈人说,从有了渔船出海进港,就有渔民开洋、谢洋活动。起初只是拜神,没有演戏和文艺表演。现在的活动闹热多了,好看多了。
象山各地多有娘娘庙、天妃宫、天后宫(实际都是妈祖庙),象山渔民就把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巧妙地作为开洋(开船)的日子。石浦东门岛的天后宫始建于宋代,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六月二十三日村民们都要在天后宫举行开洋、谢洋节仪式。清雍正年间到民国初期是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的鼎盛时期,文革期间停止,改革开放后,又逐渐盛行。
由于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是民间相沿成习的传统民俗活动,历史上没有得到官方的关注,经考证,未见有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
甬象 发表于 2009-2-13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洋节”。每年传统捕大黄鱼季节开始,都要在妈祖娘娘庙等庙宇举行 “开洋节” 祭祀仪式。“开洋节”的祭祀时间在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三之间,必须选择在每天涨潮时分,希望财源随潮滚滚而来。主祭人在前一天剃好头,晚上要用糖水净身,第二天穿上干净衣服去庙里祭祀。供品陈设有序,殿前天井东西两侧,各置八仙桌一张,分供猪、羊各一,恭天地神祗。大殿中堂放八仙桌两张,陈列鸡、肉、鱼、蛋、豆腐、面等五大盘,也有六大盘乃至八大盘的,盘头供品放在红漆桶盘中,五果、点心不用大盘。吉时既到,红烛高烧,主祭船主上香献爵,跪拜,虔诚祝祷,毕,退立,船上众伙计(船员)跪拜如仪。礼成,请“菩萨”上船,由船主手捧红漆大桶盘,置神像(有木雕或泥塑神像)其上,也有的在神明前求得(三角小旗)令箭一支,以代神像,插在四角香袋上,两旁列侍千里眼、顺风耳神,香烛悉备,出庙时,代舵(大副)撑黑布伞护顶,三肩(仓面负责人)提灯笼前导,众船员持香随后,恭恭敬敬把菩萨请上渔船,放在船圣堂神龛内,顶礼而退。引路灯笼挂在船头,以驱邪保平安。接着由当地和外请民间文艺表演队表演节目,有鱼灯、马灯、船鼓、抬阁、车灯、滑稽表演等。午后开始演戏,日夜连台,戏团远从新昌、嵊县、台州、临海请来,演戏五天至十天不等,号称“出洋戏”。通常演出戏目为《桃园三结义》、《薛仁贵征东》、《赵子龙长坂坡救主》、《杨文广樵山取宝》、《穆桂英大战洪州城》、《岳飞枪挑小梁王》等。在开演前,派一小乐队到村里各庙,恭请诸菩萨前来看戏。由一人手捧大红桶盘,供清香三支,把代表各庙菩萨的令箭(三角小红旗)插在四角香袋上。各庙菩萨皆到,放鞭炮三声,得加演一出《八仙过海》或《皇母娘娘做寿》、《魁星点状元》,加演戏上演时,长元(船主)得开销红包。庙会期间,村民招亲致友,宾朋盈门,人流如潮。庙里拥得水泄不通,村里一片欢乐祥和。三月二十三日趁良辰吉日,顺风顺水,渔船出海。船埠上人头攒动,为扬帆出海的亲人祝福送行。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在开船号声中渔船鼓棹扬帆出海。
甬象 发表于 2009-2-13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洋节”。 每年黄鱼汛结束,渔船平安归来,大约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日至六月二十三。举办祭祀内容和方法与“开洋节”差不多,只是少了请神的环节。这些天渔村热闹非凡,为感恩大海,感恩神灵,演戏庆丰收、庆平安,号称“谢洋戏”或“还愿戏”。有在城隍庙,有在渔师庙、关帝庙、土地庙,这要视各村情况而定,但大多数是在天妃宫或娘娘庙。由高产渔船出资包演,盛时连演七天七夜。戏台上挂有:“神人共乐”横额,庙里挂灯结彩,供奉三牲福礼。所请戏班有宁海乱弹班、绍兴高调的笃班,妇女们则欢喜嵊县越剧班。第一场好戏开锣,往往加演一出“蟠桃大会”,赏红包,不仅戏班子引以为荣,全场观众也皆大欢喜。为争取荣誉,各渔船船主往往选聘优良戏班以博取众人欢心。
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在石浦东门岛相当热火,代代相传。为提升活动品位,东门岛民间自发组织举行了二00三年农历六月二十三 日的“谢洋妈祖赛会”和二00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诞辰开洋典礼”,这两次活动是一次民俗活动的创造性大荟萃。除祭祀、民间文化艺术表演、演戏外,还有踩街、妈祖金身上船绕石浦港、东门岛巡游一周和妈祖坐象沿东门沿港路、石浦渔港路巡游,期间鱼灯、马灯、抬阁、龙灯、船鼓等民间表演队都参加表演。其规模、其形式、其影响,前所未有。
甬象 发表于 2009-2-13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是象山渔民在独特的生存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中,在长期耕海牧鱼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以下特征:
1、祭祀对象的多元性。由于渔民对海洋神灵信仰的普遍性和宽广的泛神空间,而同时信奉众多神灵。他们所祭祀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由于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的未知,而产生的神化对象,如龙王、妈祖(天妃、天后)等;二是历代历史人物,如戚老爷、关老爷、鱼师大帝、城隍老爷等等;
2、活动形式、内容的丰富性。开洋、谢洋节活动有各庙各渔船的祭祀活动;还有来自象山各地的民间文艺队的表演,有鱼灯队、马灯队、抬阁、百兽灯队、戏剧表演队等。戏剧表演队演的有越剧、绍剧、宁海平调、乱弹等。
3、祭祀目的唯一性。渔民们信仰的对象多元性,他们认为不同的神灵,有不同的神力。渔民会按不同的需求向不同神灵祈求。无论他们信奉是如何的五花八门,渔家在祭祀、祈求中均是围绕渔民自身利益展开。他们面对各路“神灵”“魂魄”所诉说的无非是两大目的:一是人身安全,二是捕捞丰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从渔家的祭祀和祈祷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一唯一的目的。
甬象 发表于 2009-2-13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是否对楼主有用
坏女人有人爱 发表于 2009-2-13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得还真多
小曼 发表于 2009-2-1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甬象是百晓生!
 楼主|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3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空子 的帖子

那里我很久以前就去过了。我想找的是关于如意娘娘信仰的资料,本身那里资料也有限啊,不过文化馆、文化局的工作人员都很好,还送了我一本《象山妈祖文化述略》。我运气比较好,还碰到了石浦文化馆的朱永林老师,谢谢他咯!!
   不过这个贴子,我是想问问大家,关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海神文化的外文资料,嘿嘿~我没有说清楚,不好意思哦!
   还是谢谢大家咯!!!
 楼主|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用有用!!谢谢勇象哦!!!
  不过,我想找的外文资料,嘿嘿~~~
 楼主|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3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山鹰猎狐 的帖子

问百度,也敲对门,问对人呀,哈哈~~~而且敲门技巧也很有讲究哦!!
  
Ailsa 发表于 2009-2-13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

 楼主|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3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ilsa 于 2009-2-13 13:29 发表
帮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5-5 10: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