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同乡网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柳暗花明又一村》连载之四

[复制链接]
象山张为礼 发表于 2012-10-29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瀛海乡瀛海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第一生产队的“万斤畈”示范田的报道已经登上了“灵山日报”的头版头条,同时还登着一张“示范田”的照片,密密麻麻的稻穗上还坐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凡是看到这张照片的人,都感到十分惊愕,世上难道有的会有水稻“亩产万斤”的奇事?你看,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竟能在稻穗上坐着而不会坍塌下去,这不仅仅说明了这些稻穗有多密,还说明稻桔杆有多坚硬,这是什么水稻品种啊?他们瀛海村人到底是怎么种出来的?
“灵山日报”是灵山县委的党机关报,这条消息和这张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确实具有轰动效应,不但使全县的大跃进的狂热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又能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证明水稻亩产一万斤确确实实是能够实现的,绝对不是什么凭空设想,你看看人家瀛海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示范田”的照片,密密层层的金黄色的稻穗上能坐上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没有万斤亩产这样的稻穗(杆)能挺得住一个小女孩的重力吗?这样一来,使那些“狂热派”弹冠相庆,更加欣喜若狂起来!
瀛海村的村民看到这张登在报纸上的照片后真是像打碎了一瓶“五味子”罐,什么的味儿都有,有欣喜若狂的,有嗤之以鼻的,有感到自豪的,也有感到可耻的,真是感慨万千啊!不过,尽管村民们对此项新生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有如此差别,甚至于是南辕北辙,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不像县里的外村人那样对此感到神奇和懵懂,他们的心中都明白,这个“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他们不但都知道,而且有不少人还亲自参加制造杜先谋的“杰作”,他们把那些正在灌浆或者已经有点结实的晚稻丛株从许多别的田块上连根带土地拔起后运到了这块叫做“示范田”的田块中去、并把它们密密层层排列起来的,这样就成为了所谓的“示范田”。杜先谋完成这个“创举”后,还突发奇想地要让一个小女孩能坐到稻穗上去,要使人们更加相信这个“人间奇迹”的真实性,于是就在稻穗下面暗地里放上一条木凳,使这个小女孩坐在这条木凳上,犹如坐在稻穗上一样而露不出马脚来。在他的“杰作”完成了以后,他就向茅朝财汇报了“任务”完成的情况。于是,茅朝财就马上请来一个“灵山日报”的记者到现场来拍照,这个“人间奇迹”就这样地产生出来了!
杜先谋对此“创举”真是感到庆幸,他想不到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竟会给他带来了如此的荣耀和轰动,所以他就从内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欣喜,也有说不出的激动人心般的高兴。那个茅朝财当然就不必说了,他此刻的心情极端舒畅不说,他还踌躇满志地想进一步策划再上一个更大的台阶,要把水稻的亩产提升到五万斤,甚至于十万斤!人家不早就提出这样的口号了吗,“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高产”,看来啊。这个口号真是千真万确的!领导说的完全没错,只有想象不出的目标,没有实现不了的指标!他真的要感谢这个大跃进运动,如果没有这个运动,他茅朝财会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大红人?人们能会这般敬神似的看待他?他会如此地引起领导这般重视?说不定啊,他的仕途马上就可以平步青云了!
瀛海村的村头巷尾到处都聚集着男女老少的人群,他们都众说纷纭地、又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报上有关本村“示范田”的新闻。胡友泉是个喜欢看热闹的人,他当然在这些人群里发挥他特有风趣性话语,村民们也都喜欢与他闲谈,因为同他聊天能得到无限的乐趣。有个村民带着有点揶揄的口吻挑逗胡友泉说,友泉叔啊,照片上的那个小女孩就是你家的女儿招弟吧?想不到你家的这个小囡竟会有这样好的运气,一夜之间就变成大红人了!看来啊,你友泉叔幸亏生出这个逗人可爱的女儿,瀛海村有这么多的女孩,为啥偏偏会选中你家的女儿呢?这不说明你家的招弟惹人喜爱吗?
胡友泉当时并没有主动地去要求参加“示范田”这样的一个“闹剧”,他参加了“示范田”的行动是生产队长杜先谋派他去的,他作为社员难道可以违抗队长的命令?他的女儿招弟坐到稻穗上去也不是胡友泉出的主意,更不是他主动推荐的,是这个杜队长出于一个“灵感”而临时突发奇想出来的,因为他的女儿刚好符合杜先谋“灵感”所需要这样的标准而顺理成章所决定的,因为孩子太大不行,稻穗(凳子)支撑不住不行;太小也不行,顶起码要能够自己在稻穗上坐着,既然要上报,应该要长得漂亮一点才行,根据这样的条件,杜先谋就很自然地想到了胡友泉的女儿。杜队长选择了他的女儿,他能对杜先谋的话说出一个“不”字吗?更何况这又不是什么坏事,也可算是一件体面的事哪,所以他就同意了。对于刚才村民的挑逗,他心中有数,他们并没有怀着什么恶意,他完全没有必要去与他们去争个高低,更何况,胡友泉是一个从来不与人争斗的人,即使在他内心里有反感的想法,他不但不会去反驳,反而会用一种相反的语言来对付,弄得你哭笑不得。现在,当人们嘲弄他的女儿招弟成为“新闻人物”时,他不但不与这些人去论理,反而用诙谐地借用干部的话来回答这个村民,我这不也是在“放卫星”嘛,你想想看,村里面难道还有谁像我这样地一连能生出六个女儿的吗?人们听了他话后不但没有产生反感,反而都大笑不止……
胡友泉年过不惑,一连生了六个女儿。在生出第五个女儿,也就是生出招弟的时候,他还是痴心不改,一定要生出一个儿子来为胡家传宗接代才肯罢休,所以他就初衷不改地与他老婆共同努力,勇往直前地、前赴后继地、而且也是义无反顾地一定要实现一个“生儿”梦。他为第五个女儿取名“招弟”,其目的就是想由此而“招”来一个“弟”啊,谁知老天爷真是太不“可怜天下父母心”了,第六个生出来的仍然出来一个女儿身!其实,胡友泉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无论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不尽人意的或者是什么不愉快的事,他从来就不杞人忧天,也不会皱眉头,一笑而泰然处之,所以村民们就叫他为“无忧愁”。就在这第六个女儿出生以后,人家与他开玩笑了,“无忧愁”啊,你真是有恒心呀,真是不生出一个儿子来是决不罢休的。不过啊,老天爷也真的太不通人情了,你也当该是一个做岳父的“料”哪,“送子观音”就是不肯送给你一个儿子。他听后不但毫不计较,反而笑嘻嘻地说,这第六个女儿啊,其实不是我与老婆××生出来的,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节外生枝”,自从第五个女儿出生以后,我就没有再生小孩的兴趣了,所以也就没有与老婆同一头睡过。有一晚上,我似乎觉得老婆有点“那个意思”,她暗暗地对我“打招呼”了,于是我就把自己的脚向她伸过去,用脚跟在她的肚子上磨了几下,谁知男人的精气竟会通过脚跟从她的肚脐孔里钻了进去,几个月后,她的肚子竟然会鼓凸了起来,你说奇怪不奇怪?村民听了他这样无与伦比的风趣幽默话后,都大笑不止。现在,当村民们此刻对他谈起这张照片的时候,他同样也来了兴趣。他说,我们瀛海村能出了这样大的新闻,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你想啊,如果没有这件事,谁还会知道我们这个小不点的村子?谁还会知道我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女儿?现在好了,我们村的名声大振了,我也揩了点油,沾上了一点光,大家彼此彼此,“米西、米西”,他学了一句日本话,更使大家笑得合不拢嘴。



杜先谋执意要去搞“万斤畈”示范田是出于这样考虑:既然已经上报了“万斤亩产”,就不能空口说白话,应该有一个实际行动,否则的话就无法向茅朝财交代。再说,他如果把“万斤畈”示范田真的搞起来了,让人们来见识一下这样的“新生事物”,难道会有什么坏处?茅朝财见了肯定会喜出望外的,说不定啊,他会叫来报社记者,让全县人民来看到他的杰作,那他就一下子地成为一个全县的大红人了!从此,茅朝财肯定就对他会另眼相看了,说不定啊,今后社长这把“座椅”让他来坐也不一定。常言道,时势出英雄嘛,说不定啊,我们这个海边小山村里会出了一个“人物”来呢!如果真的像我预想那样的话,那我也算是没有枉费心机了!当然,他觉得此举必须要经过社长陈柏青的同意,因为要搞这个“示范田”就得要动用几十个劳动力不说,还要把许多田块中即将成熟的晚稻整株地、连根带泥地移植到一块“示范田”里去,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肯定要轰动一时,社员们也肯定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想法,没有社长同意的话,他杜先谋就是有再大的本事恐怕也是招架不住的,如果有了陈柏青这把“上封宝剑”的话,那他的行动就会方便得多了,而且,如果今后出了一点麻烦的话,陈柏青就会顶住,他杜先谋就不必去背这个“黑锅”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向陈柏青汇报。陈柏青听了杜先谋的汇报以后,没有马上表态。他想,杜先谋的这种“搞法”显然是一种既是劳民伤财又是欺世盗名的行为,他怎么能支持这种想法呢?再说,现在要把尚未完全成熟的晚稻移到另一块田里去,弄伤了水稻的根系,日后恐怕就难以成熟了,这就要损失了许多的晚稻产量,麻雀捉不住,反倒蚀了一把米!以后怎么向社员交代?不过,他想到当时杜先谋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帮了他一把,他不好瞪起脸来训斥他,他只能用比较婉转口气对杜先谋说,这不是一种“瞒天过海”的行为吗?上级知道了怎么办?杜先谋听了陈柏青的话后,不禁失声大笑起来,陈社长啊,我看你真是像书呆子似的,他们硬要我们去搞“万斤亩产”难道不是“瞒天过海”?你真是太天真了!他们还巴不得我们去搞这种“瞒天过海”的“大跃进”呢,你放心,如果今后有人来追查这件事的话,就完全由我负责好了,我决不会把这件事推到你的身上!不过,如果有社员反对这种做法的话,那是要请你为我去说一下你同意过的就可以了,其他的事就不用你操心了。陈柏青听了他这样说法以后,就不能再说什么了,他对此虽然没有表示支持,但也无法表示反对,只是默认了杜先谋的做法。他说,那你就这样去做吧。不过,当时在他的内心里真的是想不明白,像这样荒诞的事情,怎么竟会在共产党领导下发生呢?他忽然联想到发生在秦朝的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赵高当时至所以竟敢指“鹿”为“马”,并且会让他的下级认可,这是因为当时下属的人都会“迎合”他,这种“迎合”的前提当然是“权”大无比;目前上演的那种极端荒谬的事件,难道不也是由于有相当多的人在“迎合”那些敢于“发疯”而“发狂”的人吗?他真的为此而感到寒心!他是一个聪明人,他此时是绝对不能说出真实想法和态度来的,因为他深深知道,目前至所以会出现现在这样极端荒谬的形势,这决不是由于茅朝财等几个并没有掌握多少实权的人所能够左右得了的,只要稍微有一点政治头脑的人就知道,在目前这样全国范围内都出现“发疯”似的局面,肯定是中央的权威人士在鼓动,在号召,有其极为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不是县里甚至不是省里的领导所能摆布得了的。县里的领导只不过是上级交代他们如何去完成任务而已,其中也许有不少人恐怕也有他们自己的苦衷,只是出于无奈罢了,这就像他自己的那样,他能与同茅朝财去作对吗?他有这个能力吗?至于像茅朝财这样的人,他们只是听从县里的领导,最多的也只能是起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已。至于像合作社里的杜先谋,虽然他脑子活络一点,要是没有出现目前这样的形势,他是绝对想不出要搞“万斤畈”这样的“奇思妙想”来的,他至所以会担当起目前这样的角色,主要是由于他的虚荣心很强,想借此大出风头,想成为一个大“红人”而已。他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他此刻已无力去抵制这个来势汹汹的“历史潮流”,如要去抵制,也只会是落得一个“以卵击石”的命运;如要顽抗,那肯定要遭遇到“粉身碎骨”的下场,我陈柏青可不是这样的一个傻瓜!再说啦,杜先谋此举也是出于无奈,只不过按照上面的意图去“发挥一下”罢了,这与茅朝财那种“盛气凌人”和“颐指气使”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更何况,他毕竟是一个“救”他出“陷入困境”的人,如果没有杜先谋主动地站出来为他解围的话,他完全可能还要再坐几天冷板凳,最后还是不得不听从茅朝财的摆布。虽然,他在心底里完全不同意杜先谋去搞“万斤畈”示范田这样的做法,他这样做法,虽然是一种“既瞒上又骗下”、完全是一种欺世盗名的勾当,但他对杜先谋的做法也只能是采取看之忍之的态度而已。他读过“三国演义”,略微懂得一点“韬略”,对于目前这样的局面,他还是采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为妥,从“进一步”的层面上来说,杜先谋这样去做就可以用“实际行动”向上级领导交代;从“退一步”的层面上来讲,他陈柏青对这种荒唐的事情既没有出谋划策过,也没有去直接去参与过其中的行动,即使今后有什么“翻覆”的话,对他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和后果,特别是全体社员的心里都十分清楚,这件事是完全是由杜先谋一个人精心设计并亲自出马而搞成的,他作为社长的责任只不过是没有出面去阻止罢了。他想,他自己这种做法虽然有点“阴险”,但他至所以要这样的做是完全出于无奈,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事情,他除了实施这种“高明”的策略外,他实在是无路可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6-22 04: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