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同乡网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寻找同宗

[复制链接]
月飞雪 发表于 2007-4-11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网上看到了关于陈之翰的有关文章,我想知道陈之翰是哪年生人,哪人人氏
空子 发表于 2007-4-11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山东陈人。
同治年间,陈之翰为恩科举人,拣选知县,即用训导,著有《绿满庐文集》等。
 楼主| 月飞雪 发表于 2007-4-1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这里没有他的具体的出生年月,而且也没有他的字、号
 楼主| 月飞雪 发表于 2007-4-11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陈汉章(1864-1938),字云丛,号倬云,清同治三年(1864)三月生于象山东陈村。
这样就很清楚的知道
skyhood 发表于 2007-4-11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哪儿的?俺也姓陈。
 楼主| 月飞雪 发表于 2007-4-1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K老家哪的呀?
 楼主| 月飞雪 发表于 2007-4-1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是河南人
 楼主| 月飞雪 发表于 2007-4-12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知道关于陈之翰更具体一点的介绍吗????????比如出生地?????字???号?????
skyhood 发表于 2007-4-12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月飞雪 at 2007-4-12 18:28:
老K老家哪的呀?


象山的,
 楼主| 月飞雪 发表于 2007-4-13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K是象山人,那能不能帮我个忙呀?帮我查一下关于陈之翰的相关资料,先谢谢了.
鸢鸢鸢 发表于 2007-4-14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陈村位于象山县东陈乡驻地沙岗村东北1.8公里处。东邻岳头,南接大塔,西靠西庄、洋里,北通北山下,呈块状分布。全村39姓,以陈姓为主,占村总人口的47%。南宋末年,陈姓始祖五十四评事自福建迁象山,卜居姆岭下东南,后子孙繁衍,渐次移居相距咫尺之今地,因号其里曰东陈。嗣后文人辈出,遂立宗祠,兴庙宇,造家谱,至今可查者已有二十五世。始属归仁乡,清宣统二年(1910)属靖南乡。1931年属东陈乡,为乡公所驻地。抗日战争初期属靖南三乡,为乡公所驻地。1944年,靖南三乡改为靖海乡,仍为乡公所驻地。1951年属东陈乡,为乡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属东陈管理区,为管理区驻地。1961年属东陈人民公社。1983年属东陈乡。1992年,全村244户、841人。耕地1079亩,山林1576亩。

        人文渊薮  源远流长
    东陈村历来被誉为象山县闻名的文化村。宋代便有八进士。清嘉庆年间,举人陈文昌,以选贡入太学,名噪一时。同治年间,陈之翰为恩科举人,拣选知县,即用训导,著有《绿满庐文集》等。清末,陈汉章、陈畲、陈得善等连连中举。人称大举人陈汉章早年肄业俞楼,师事朴学大师俞樾,专治经史。民国时期,历为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史学系主任,著作百余种,结为《缀学堂丛稿初集》,为近代著名经学、历史学家。其弟陈畲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任工部主事,旋为吏部文选司主稿、艺学馆监学、实录正校官等,后升员外郎、丞参上行走。辛亥革命后,犹以前清遗老自居,留蓄发辫19年。1920年,应聘主纂《新昌县志》。陈得善为陈汉章堂兄,得中贡生,退隐约园,有《石坛山房诗文集》传世。弟陈得先、得森亦有文名,善诗,各有《赘人诗集》、《可园诗稿》。陈汉章子庆麒毕业于北京大学,初供职教育部,继历任女子高等师范、华北大学、中央大学、厦门大学教授。1949年后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点校古籍,著有《中国大事年表》。次子陈庆粹,得北京大学法学士,历为监狱科长及奉化、临海、黄岩、温岭等地方法院推事,去台湾后曾任"台湾高等法院"推事及检察官。民国时,全村有各类大学毕业生数十人,师范、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上百人,陈中适等还留学日本,被村人称为"洋博士"。
    人文渊薮来源于教育。清光绪三十二年,陈汉章任象山县劝学所总董,劝导城乡设立小学30余所,又筹资创办东陈小学,奠定象山教育之基础。1938年春,学人陈庆麒、陈绳祖等在村西鉴池公祠(俗称孔房祠堂),创建厚生战时初中补习学校,后并入墙头私立立三中学,开象山中等教育先河。1949年秋,又在原址开办树人中学,宣扬"百年树人"之意,各地慕名来学者百余人。惜局势动乱,在校学生屡遭匪类绑架,被迫停办。村西山麓有古庙曰神武坊,相传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祀抗倭名将陈元帅(名侠),两廊塑历朝象山名人像。民国时曾修葺一新,楹联、殿额皆出自进士陈畲手笔。1949年后,村仍重教育人。现设完全小学1所,学生193人,教师8人,附设学前班。40余年,历届升入初高中及大专院校不下数百人。村委会不惜智力投资,定期开办农技夜校,并办有幼儿园、保健站、老年活动室等。村设报道组,向上级新闻单位输送稿件,屡被评为先进报道组。村办黑板报(墙报),20年如一日,宣传时事政治、农业科技知识等,受县表扬和奖励。

        吨粮工程  享誉内外
    村处南庄平原西南,沃野平畴,向以农业为主。现有水田976亩,旱地103亩。50年代初,粮食亩产仅300斤,70年代增至450斤。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村民产粮积极性,1983年亩产达800斤以上。1990年后,实施吨粮工程建设。新建三面光水泥渠道3条,长1200米;修建机耕路6条,长3000米,新建农用电网1500米,引进大型联合收割机1台、开沟机2台,总投工8400工,投资6.8万元。村建立科技宣传组、农业综合服务组和农田机械操作组。干部和重点种粮户订阅《农村信息报》、《浙江科技报》,不定期培训农业技术,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农时,传授科学种田知识,组织供应农户化肥、农药、良种。同时,建立百亩示范指挥方,做好产中服务。实行统一布局,麦-瓜-稻种植方式,自繁和引进良种结合,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忙时,统一机耕、收割、排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配方施肥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粮食连年获得丰收。1991年,被列入县繁育良种基地,并评为县科技先进单位。1992年,种植大麦450亩、早稻750亩、晚稻920亩,粮食亩产1085公斤,总产1000余吨,为象山县八个实现吨粮村之一,被评为县吨粮村建设先进单位,列入县农业"一优二高"示范村。
    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多种经营,注重水果种植和养殖业。1992年,全村有柑桔100亩,黄桃60亩,杨梅20亩,葡萄10亩。并有白鹅饲养专业户6户。由于生产发展,村民收入增加。1992年,人均收入达1200元,其中1  10的户年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村级经济年净收入8万余元,固定资产80余万元。曾办有东湖麦芽厂、碳刷厂2家,村内有小店数家。1990年春,还辟有贸易市场,以活跃农村经济,方便村民生活。
    近年成立老年人协会,入会者占60岁以上老人95%。1989年起,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连续5年计划生育率达100%,1992年人口比1979年下降24人,出现负增长。1989年始,村党支部连续4年被评为县先进党组织,村连续5年被评为县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8年和1989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建设先进单位。
 楼主| 月飞雪 发表于 2007-4-2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之翰为恩科举人,拣选知县,即用训导,著有《绿满庐文集》等。

你上面介绍的我也看到过,我就是说没有专门关于陈之翰的说明,哪年生人,哪年..........
关于陈之翰方面的记载还有什么更详细的吗?
 楼主| 月飞雪 发表于 2007-7-25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姓陈,那么总的来说还是一家.有时间欢迎来河南玩,我们村里大多都姓陈。
也有关于陈之翰的传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5-5 04: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