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登录
象山同乡网 返回首页

他山之石的个人空间 http://xiangshanren.com/bbs/?1732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想起读书的事

已有 608 次阅读2010-3-20 16:02 |

     从《千家诗》上翻到钱起的《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归来。
     不觉想起那读书时的一些捣蛋事来。
     因我在课外看到过这首诗,知道那大雁就是飞到这里不再向南飞了,那里有个回雁峰的。而学到范仲庵《渔家傲·秋思》时,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之句,知道那衡阳也就是潇湘一带,就不明白,这秋天的衡阳雁还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说去北方吧,那是不可能的啊,因为秋天的雁只能南飞的,然而衡阳却是大雁南飞的最南端了,那它没有地方飞啊,而老范却说的是它毫不犹豫的飞走了啊!问老师,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我现在想起来,他也可能把衡阳当作老范所在的“塞下”了。其实这塞下应当是在边塞的,不是衡阳。后来才了解到,那句“衡阳雁去无留意”是倒装的,应当是“雁去衡阳无留意”。是说塞下的荒凉,一到秋那大雁就一刻也不想呆在那里了,要到温暖的南方——衡阳来。而不是在衡阳看那大雁飞到什么地方去。
     老师给我们说,古文上的通假字,是因为那时候词汇还不丰富,有些意思没有字来表达,只好借用别的字来表达了。可又在韩愈的《师说》里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中的“受”通“授”,作传授解。可后面又有一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又有这“授”字,又钻牛角尖了,问老师:你不是说那个时候没有的字才用通假字的吗?那为什么在同一篇文章里,出现两个字,一个还要用通假的呢?难道因为是古人我们就不能怀疑他是写了错别字吗?这老师也没给我说出个为什么,他说这个我一时也说不出,以后他也没说过,我也再没问过了。我现在也没明白,不过想来也许是那时候虽然有这个字,但这个字(授)并没有传授的意思,所以仍然用受字通假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还有次英语老师说那个打到人身体上如何用介词时说:如果打到突出的地方用“on”,如果打到柔软的地方用“in”。我英文是一踏糊涂的,上课从不敢提问,那天突然冒出句:老师!如果打在屁股上呢?全班哗然,那老师自然是什么地没解释把我熊了一通。我至今也不知道是他说错了还是我问错了,可这个打屁股总是有的啊!
     那时候有几个同学对诗词对联比较有兴趣,平时也学古人来点对句的,那只是玩玩的,能对词性就不错了,可我奇发怪想,整出个上联:老子出题,题出《道德经》,孙子何以对?这可是骂人的啊,但这也不能只这样看啊!老子算文人吧,孙子兵家,以文考武,可能是难的,老子比孙子大40岁吧,也有出题的可能啊,有的同学拿去问老师,老师一见就说这个这不能对,这个不能对。从此我也再没说出过了,自己也没想到还有这样合适的人物了。
     想起当年读书,是尽调皮捣蛋之能事,虚度光阴,多违师训,以至今日,后悔何益!
     
 

鲜花

鸡蛋

握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5-6 19: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