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登录
象山同乡网 返回首页

海天渔歌的个人空间 http://xiangshanren.com/bbs/?1177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在日韩感受徐福文化

热度 1已有 1023 次阅读2011-11-22 11:15 |个人分类:探索发现| 日韩

  盛鑫夫
     今年9月16日至10月2日,我随中国徐福会会长张云方先生一行12人,对日本和韩国进行了16天的工作访问。我们拜会了两国徐福会的领导同僚,参访了徐福传说的故迹新景,还在济州和巨济两岛参加了两天国际徐福文化研讨。所到之处,受到日韩两国官方和民间的热情款待,使我深切感受到徐福文化的国际化。
     中国徐福会代表团无论到熊野市参观徐福墓地和登陆的蓬莱山,还是到八女市考察童男山墓葬群和参访川崎小学,不仅享受到市政府派车接送和热情宴请的待遇,还有各地徐福会的同行一路陪同解说。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到达熊野那天,正值第十五号强台风登陆日本。熊野市市长河上敢二先生在百忙中抽时间会见了我们,在欢迎仪式以后安排我们参观徐福古迹,并为我们准备了晚宴,自己却奔向了抗台第一线。
     佐贺是2008年举办第20届国际徐福研讨会的地方,第二次到达佐贺的我仍沉浸在徐福文化的温暖中。佐贺市市长秀岛敏行先生在欢迎、宴请和欢送时,三次接待我们,并明确表示在明年9月份“象山国际徐福文化研讨会”时,争取抽时间到象山看看。佐贺县知事(相当于中国的省长)也亲自接待了我们。佐贺是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登陆地,也是徐福“止王不来”的“平原广泽”。佐贺徐福会的同仁自发组织起来,在徐福登陆处、徐福井、徐福桥、“金立神社”(徐福祖庭,供有徐福像)、“徐福长寿馆”、“新北神社”、阿辰观音(徐福日籍恋人)庙等处,手执中日国旗列队迎送。
     幼稚园的小朋友在老师指挥下为我们擂起了“太子鼓”。“新北神社”的司礼还在徐福手植的千年古柏前为我们专场举行了祭祀徐福的仪式。所到之处,徐福会的同仁不仅安排了茶水,还准备了精美的糕点和水果招待我们。
     中国徐福会在参访徐福文化遗存时,没有忘记为国际徐福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朋友。这次访日,我们专门去已故的两位日本友人墓前祭奠。一位是饭野孝宥先生,他是当代日本徐福研究的先躯。饭野夫人和女儿在墓地接待了我们,母女俩衷心感谢中国徐福会同仁不忘故交的深情厚谊。
     从日本飞抵韩国,我们首先在济州岛西归浦市参加了“第10届徐福文化东亚细亚学术大会”。
     会议的主题是徐福文化与旅游。
     中国徐福会的副会长田村先生在大会上宣讲了论文。第二天,我们参观了西归浦市的徐福公园。公园正门的石牌楼是用中国的泰山石雕成,正中“徐福公园”四字是温家宝总理亲笔书写。公园里设有徐福展示馆,详细介绍了中日韩三国有关徐福研究的情况。山东省人民政府为公园赠送了三米多高的徐福石雕像,底座上“徐福”两字还是程思远先生的手迹。
     江苏省人民政府也赠送了大型石碑,碑文介绍徐福到韩国济州,对中韩友谊作出的贡献。公园内还有多幅徐福东渡的石雕画像和“徐福过此”的古篆文复制品。韩国西归浦徐福研究会还组织了仿古“瀛州山神祭奠”仪式。祭品有猪头,水果、糕点,好像也和中国一脉相承。
     在西归浦市,我们实地感受了徐福文化的巨大影响。这里不仅有徐福上陆的“朝天门”古迹,“西归浦”也因徐福从韩国“西归”中国而得名。民间还有“三姓文化”的传说。据说徐福受秦始皇派遣后,曾率部下来到济州岛。但因济州岛风多、石头多,是火山喷发造成的海岛,感到要在此长久立足有一定困难,决定回中国大陆多带人员物资。故而有徐福第二次面见秦始皇,“作伪辞”,索要童男童女和良种百工之说。徐福得到秦始皇同意后,因准备时间较长,后又改变主意南下东海,并一度在象山“隐迹两年”,在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时,徐福隐迹不成,才不得不扬帆东渡,最终来到日本。
     从第一次东渡到韩国济州等地,到最后从南线直达日本,期间相隔七年。此时徐福得知七年前曾有三个小伙子被留在了济州岛,徐福感念他们“打前站”建立基地的不容易,就专门派人送了三个童女(俗称三公主)到济州岛与他们成亲。如今,济州岛三个小伙子迎亲的“延婚浦”还在,三个小姑娘洗澡的“婚姻池”也在,三对新人成亲的山洞(一个洞口,内有三个分洞,可算是当时当地最高级的宾馆了)依旧。又有老百姓说,这三个小伙子是三兄弟,他们的父亲被秦始皇的军队所害。三兄弟被徐福收留,东渡济州后不愿回国。徐福送三公主(有说是秦始皇征服云南后征集的酋长之女)与三兄弟成亲后,三人依父亲秦良夫之名,分别改姓秦、梁、傅三姓。后来秦、梁、傅三姓,就成为济州岛上居民的三大姓。
     第三天,我们还在巨济市参加了第二场国际徐福研讨会,中国徐福会原副会长张良群先生和副秘书长方毓强先生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研讨如何开展国际徐福文化旅游,以扩大徐福文化影响的问题。会议有主题发言,有个人研究心得,还有专家讨论和当场提问。
     无论是会场内的高质量研讨,还是会场外参观徐福留居地,韩国给我的印象是,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联更密切,早在徐福东渡之前,已有大批中国人逃亡到朝鲜半岛。他们有的是举家逃亡,有的是全村逃亡。虽然没能像徐福东渡一样,有计划、有组织、规模大、准备充分。但他们带去的同样是先进的中华文明。走在韩国的海岛乡村,不仅房舍建筑难以与中国分辨,就连田野里种植的农作物、蔬菜,也几乎与中国农村一模一样……

鲜花

鸡蛋
1

握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海天渔歌 2011-11-25 10:10
徐福东渡的路线
  
  从徐福出海的航行路线看,许多学者认为有两种情况,即北路航线和南路航线。
  北路航线一般是从早春到初夏季节,可借助西南风,经过琅邪、徐山、成山到山东半岛的南端;由此北上经芝罘渡黄海到达朝鲜半岛西岸,再从这儿南下到济州岛,然后横穿对马海峡,到达日本北九州沿岸。
  南路航线是从冬季到春季这个时节,借助北风的吹动,从连云港附近出发过宁波、杭州而南下,然后东进到东海,由东海乘黑潮的流动,可到达九州的南岸和西岸。这两种航行路线都是借助季节风,运用自然海流而实现日本登陆。
回复 海天渔歌 2011-11-25 10:24
中国专家破解秦朝徐福东渡三大谜团
      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那么,徐福东渡是否到了日本?有人认为,徐福东渡确实到了日本,甚至有人提出,徐福到日本后建立了日本王朝,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对徐福到过日本一说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徐福的船队无法战胜海洋上的狂风恶浪。近来,随着国内学者对当时造船技术和航线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对徐福登陆地点的考证,一个个谜团相继被揭开。
  谜团一:徐福东渡是否到达日本?
  徐福,也叫徐市,为秦国时一方士,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往渤海三神山寻找长生不老药,此后便无音信。徐福到底去了哪里?
  关于徐福东渡的目的地问题,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徐福率领的船队到了日本,但也有人以为到了舟山岛与台湾,或很可能是朝鲜。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华祝认为,徐福到了朝鲜之说,没有信史为根据,恐难以成立。
  徐福等人的初始目的是为了寻觅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与山上求神仙与不死之药,值得注意的是,古今渤海的海域概念是大为不同的。古人所说的渤海就是我国东面的大海,它包括了今天的渤海、黄海,乃至东海。
  我国东面的大海中,有今台湾岛、菲律宾的吕宋岛、日本群岛等,徐福究竟去的是哪个岛,司马迁也不清楚。
  现在,许多日本学者认为,最早提出徐福到日本定居的,是五代后周的义楚和尚。
  刘华祝认为,其实《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就有徐福去向的记载,文章说,230年,吴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去夷洲及亶洲。结果只到了夷洲(今台湾),亶洲太远,没能到达。并且说亶洲在海中,传言说徐福带领的男女数千人入海到此洲不还。从陈寿的叙述可以断定,亶洲不会是台湾,因为卫温和诸葛直到了台湾;也不会是吕宋岛,因为陈寿说亶洲有人口“数万家”,而吕宋岛至元世组时仍“民不及二百户”;更不可能是舟山岛,因为舟山岛离陆地较近,容易到达。那么,这里的亶洲到底是哪里呢?法国人希格勒的著作《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中指出亶洲即是日本岛。
  其实,在日本的史籍文献中,关于徐福东渡日本的记载举不胜举。日本学者奥野利雄先生考证徐福东渡后主要活动地域在日本九州、熊野一带。据《富士古文书》研究家铃木贞一先生的研究看,徐福是70岁去世的。
  据台湾学者彭双松先生统计,日本各地与徐福姓名联系在一起的墓、祠、碑、宫、庙、神庄等遗址有50余处,登陆点20余处,传说故事30余个。这些遗迹与传说虽不全是真实的,但也与史实有所关联。
  徐福率数千人到达日本,把中国先进的耕种方式、百工技术与习俗文化等带到了那里,使日本很快由新石器时代跃入铜铁器时代,或曰由渔猎经济的绳纹时代转变为农耕经济的弥生时代,水稻、蚕桑、药物等种植得到了推广,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在日本民间,徐福被尊称为农神、蚕桑神、医药神便是明证。
  由以上论述可以断定,徐福东渡确实到了日本列岛。
  谜团二:徐福东渡起航港在何处?
  关于徐福东渡的起航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热点,除了日本学者主张的“广东沿海说”与我国台湾有的学者主张的“浙江沿海说”之外,还有大陆学者主张的“江苏沿海说”与“山东沿海说”。
  刘华祝认为,徐福东渡起航点的确定,起决定作用的是当地的物质条件,一是经济的发达,二是港口的自然状况。否则,聚集大批的人员,征调大量的物资,建造很多的船只等大规模的准备工作就无法进行。还有港湾也应宽广,并与腹地有便利的交通。
  比较而言,具备上述优越条件的,据史书所记,只有当时的琅邪。战国时,楚国灭掉越国之前,越国在琅邪建都已经有一百余年。琅邪曾是一度强大的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战国中期归属齐国后,它也是齐国都城临淄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秦统一后,琅邪作为琅邪郡的治所,其重要地位更加提升了。
  琅邪不仅经济条件优越,而且也是战国及后来的秦国著名的海港之一。位于琅琊台下石河入海河段,附近属花岗岩侵蚀性海岸地貌,水深港阔,起航条件好。另外,徐山附近还有大小珠山,琅琊山等,山上有大量的优质木材,具备打造楼船的充足资源。
  而且,《史记·秦始皇本纪》明确记载,徐福第一次在琅邪上书后即被就地派遣出海求仙,第二次更是由秦始皇亲自从琅邪送出海的。
  谜团三:徐福东渡航线是哪一条?
  徐福船队从琅邪航抵日本,经过的航线是哪一条呢?目前学界的“北行航线说”与“南行航线说”最具代表性,“北行航线说”认为,徐率船队从琅邪出发后,沿辽东半岛南、朝鲜半岛西的海岸线,穿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北九州和歌山等地。“南行航线说”有两种意见:一是从山东半岛的青岛或成山头或之罘横渡大海,经朝鲜半岛南部到达日本九州等地;二是从苏北沿海诸港口(因出发港意见不一)横渡黄海,或至朝鲜半岛穿过济州海峡抵达日本九州,或直达日本。
  刘华祝认为,史记对徐福东渡的航线没有具体的提示,我们只能依据当时的造船技术、航海知识、海洋条件,其前后航线的蛛丝马迹,以及考古成果等做出较为合理的论证。
  越国历来就具造船与航海传统,自会稽迁都琅邪后,吸收了吴国的造船工艺与航海知识,更进一步促进了琅邪地区造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融合了越、吴、齐三个所谓海上强国的造船、航海诸技术,使秦代的造船业与航海业获得很大的发展。秦国在攻打匈奴时,即从沿海的琅邪等地征调粮食经渤海船运入黄海,以应黄河以北前线之急需。这证明秦代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具备了一定的远航能力。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即开通了一条经朝鲜半岛到达日本的航海线。齐威王、宣王和燕昭王时,就有不少齐燕方士入海寻三神山,去求仙人与长生不死药,方士的入海地多在碣石或山东半岛,入海后可能有至朝鲜半岛南部或倭人居住地的。汉武帝时,曾发生从山东半岛发楼船击匈奴事,其所经之地就是前述北行航线到朝鲜岛西岸之一段。距此事之前110年的徐福东渡,最大可能也是走这一航线。
  刘华祝说,北行航线上海岛相望,航船可随时就近避风浪,补充淡水、食物等,安全系数大。而南行航线由于当时还没有罗盘,远海航行的导航只能靠日月星辰或目视,船的动力也只有靠海风吹送或人摇橹,横穿黄海的危险性大,成功率低。而且,这一航线的开通只是南朝以后的事。
  日本人宫泰彦了也曾指出:“日本海有一种左旋之回流,利用此种回流,可以由朝鲜南部古辰韩地方到达日本山阴。中、朝、日的古代使者曾在这条航线上往来了近千年。北行航线沿岸不断出土有战国时燕齐的刀币,还有青铜剑、青铜戈、铜铎等,说明战国时已开通此航道。
回复 成根 2011-12-3 21:42
关于徐福东渡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为何他屡次出海没求到仙药,却依然能在秦始皇的暴政下安然无恙?这一方面说明徐福的才能卓著,另一方面也暗示他的东渡之旅不仅仅是求仙药这么简单,还有其他政治目的。
  一、求仙药说。 这是目前最为通行的说法。在秦代方士是很流行的。在齐地和燕地,这样的方士很多。战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便有大批齐、燕方士入海求蓬莱仙药。和徐福同时代的方士也有很多,像卢生、韩终、侯公等。徐福作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个,为始皇入海求药是可能的。
  二、避祸说。 秦始皇暴政,一部分人敢于揭竿而起,另一部分人就消极抵抗,在沿海地区,就有很多人向海外移民。徐福是知识分子, 不满秦的暴政、但又无能为力, 于是表面上热衷于寻找仙药,实际上是寻找合适的机会移民。《汉书》中说:“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女人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唐代诗人汪遵《东海》诗曰:“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作者把徐福入海不归、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的武陵郡渔人避秦乱而移居桃花源。
  三、复仇说。 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是为了报秦亡齐国之仇,消灭族之恨而策划的一次叛离始皇恶政统治的行动。
  四、海外开发说。 当时邹衍的大九州观点十分流行,认为在海外还有很大的疆土。 邹衍的大九州学说引导和鼓舞沿海的航海家、探险家积极地开发海外。秦始皇所向往的正是:凡是日月所照的地方,都是他的疆土;凡是人的足迹所到达的,都是他的臣民。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就打着求仙药的幌子,派徐福出海,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疆土四至的理想。《吕氏春秋•为欲篇》也指出秦国统治者的理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不敢乱矣。”东至扶木就是东至扶桑,即后来所说的日本。这应该就是秦始皇对国家版图的宏伟目标。
回复 海天渔歌 2011-12-21 08:56
记者 董栋
     本报讯 12月16日,由象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华书局出版的《象山县地方文献丛书》在县委宣传部举行首发式。县委宣传部长罗来兴出席。
     该丛书共7册,包括《宋元明志象山县汇辑》、嘉靖《象山县志》、《蓬岛樵歌》、《蓬山清话》、民国《南田县志》、《象山方言志》和《张苍水被执始末》。象山地方文献种类繁多,为能充分反映象山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人文历史、乡风民俗,并对当前象山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入选的丛书凝结了诸多专家的智慧、心血。该丛书的出版,有利于社会公众、文化史学界共享成果,发挥地方志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罗来兴在首发式上对各位专家学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了感谢,也对丛书的出版表示了祝贺。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10-10 13:46
待考证:象山高塘岛为人间瀛洲城,流传“沉东津,涨崇明”,岛内村百家徐,为徐福后裔的集聚地。
.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5-3 0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