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同乡网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石浦

相关日志

余应元石浦之行
海天渔歌 2013-12-17 09:48
余应元石浦之行 http://www.cnxsg.cn   中国象山港   2013年12月17日 09:29 余应元“山阴蒋旭”印面及边款 《浙江宁波府象山县舆地图志》局部 夜宿石浦,于“酒吸港”畔读到“印迷”林乾良先生所著《印迷丛书》上卷《印迷藏印印话》之《余应元文武全才》一文,恰如巧遇同好故交,难免心有所述。 林老所藏“山阴蒋旭”白文印,引我注目的不仅是其“有意无意之刀法,颇得理趣之分朱布白,灵气隐隐透出”的佳作印面,更是堂堂居中充满浓郁文人书卷气息的秀逸的四面行楷边款。其文如下:“乙亥年,余从戎始来甬上,驻防石浦。兵其少弭,有鼓武林之棹,适与东初仁兄旧雨丛谭。命制章,聊志石旁,守白。”综合《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广印人传》和《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等典籍资料所载: 余应元,字守白,清末江都人,由县佐从戎,殉节浦口。善刻符,早岁好为绮丽之诗;蒋旭,字东初,清末山阴人,客鄞多年,又客通,工书擅画。性豪迈,结交尽知名士,座客常满,有北海风。 此印不但记载了余应元石浦之行,而且还是意大利索租三门湾事件之佐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1899年2月,意驻华公使马迪纳(Renatode Martino)向清廷索租三门湾。当时,举国反对,康有为愤然赋诗《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断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清廷权衡利害再三,决定迎战,基于“水师固难争雄”和“扼之于陆,自是稳著”的考虑,一方面起用前北洋海军副将叶祖圭,统率海军诸舰南下御敌;另一方面多次电谕两江总督刘坤一、浙江巡抚刘树堂严加戒备,相机制敌。刘树堂奉檄制定“诱敌上岸陆战制敌”方案,命提督李福兴率两浙新中军驻防石浦,指挥部设在石浦城隍庙,还亲临阅操;又奏派钟念祖带队赴甬,驻防石浦昌国卫。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余应元心存为国捐躯之大义,依然由县佐从戎,到石浦驻防,迎战意军。最后,他殉节浦口,也可以说较完美地自塑了“重义轻生,亡躯殉节”的儒家传统文人形象,这大抵符合从戎的初衷。 对于意索租三门湾,有人指出非仅三门湾,还包括象山港及沿海。此种说法,应是有所依据,惜未见出处,然象山作为清廷调兵设防重点区域和石浦作为抗意主战场,这是毋容置疑的。我曾见一书商藏持当年五月象山县知县邵同珩呈清廷专绘的套色地图《浙江宁波府象山县舆地图志》,因索价甚高,故不可得。该地图与现在的象山县地图基本相似,长为78厘米、宽为45厘米,海洋、岛屿、陆地水系、海防、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等地图要素标注详明,从左至右分别在图两侧空白处有如下文字说明:山踞高城,负之为固,海潴巨浸,阻之为深。昌国、石浦当南面之冲,爵溪、钱仓跨东隅之会,左游仙右南堡,赵岙拊其背,陈山扼其喉;县治,西北至郡城二百七十一里,东西广一百四十里,南北袤一百九十里。东至鄞县境八十里以东,殊山为界,西至台州宁海县境一百里,以盖苍山为界,南至台州宁海县境一百九十里,以秋芦门海港为界,北至鄞县境六十里,以乌屿山为界。东南至海岸三十里,西南至台州宁海县境一百五十里,以渔溪海港为界,东北至鄞县境七十里,以鄞港中翁山为界,西北至奉化县境六十里,以鄞港白石山为界;钤辖,陆凡有泗洲头、关头、爵溪、钱仓、朱溪、海口、涂茨、西周、昌国、石浦二十三台等处,水凡有湖头、龙屿口、淡水湖、旦门等处,向有象协左右千把专防,俱系隘口;南田在石浦之南,周围八九十里,四面滨海,其三面俱大洋,惟北面与石浦相距稍近,隔水程十有余里,其地凡一百八岙,有斗底、虾岙、乌头、青后城、壶底等名,最高者名大佛头山,为海中十洲之一。由珠门港入口,有小岛叠并海面者,即三门湾也。其中涂平坦田多膏腴,而四围岛屿丛杂,亦复可以设险,实为浙东洋面要隘。光绪二十有五年岁在已亥五月,署象山县知县邵同珩谨呈。地图在战场上的作用举足轻重,《管子》:“凡兵主者,必先牢知地图。”如此详尽的舆地图,恰在那时绘制,想必应与意索租三门湾有所联系。 根据边款“乙亥年”与“兵其少弭”等关键词推断,该印应刻于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意索租三门湾事件平息后。意索租三门湾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是19世纪末中国抗争西方列强瓜分的一次少有的不战而胜的完胜,一定程度上干预了众列强瓜分中国即起效仿之风、阻止了外交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挽回了民族尊严和增强了民族自信。对于此,梁启超还在1901年的《清议报》评论道:“意大利政府之更迭也,为索三门湾不得也,索不得而政府遂不能安其位。” 大概是时间的缘故,对于这段已被尘封的却真实发生在象山石浦的全国性历史事件,这里的人们显然对其重视不够,大多已不再记得,就连重刊的民国版《象山县志》卷九史事考也将其发生时间误载为光绪二十四年,且语焉不详。当前,石浦旅游方兴未艾,如能充分挖掘该事件独特的人文资源,结合山海旅游资源,定能增添不少亮点和看点,留住游人。 战事平息,余应元在去杭州的船上恰遇好友蒋旭,此时他心生由衷的喜悦,压抑的愁云一扫而光,终于可以和老友畅畅快快地谈战事、谈诗文、谈书画等。自然而然,他将这种心情表现在为蒋旭治印中,每一刀不缓不急,每一根线条温温尔雅,白文里流淌着的是甜甜的茶清香。对于余应元为何突然由县佐从戎,到石浦驻防的原因。由于缺乏必要的文献史料,不能准确地推断,只能大概地猜测:他很可能由好友蒋旭举荐给钟念祖。原因有:蒋旭与钟念祖同为绍兴名士,两人有共同的文人爱好,且蒋旭“性豪迈,结交尽知名士”的性格,他不可能不认识钟念祖。当钟念祖被奏派带队赴甬布防时,他急需选调大批战事所需人才,蒋旭自然而然将文武全才的好友余应元推荐给乡党钟念祖。据《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有载:“钟念祖(1832~1899),字厚堂,清绍兴会稽人……二十四年(1898),意大利军舰窥视浙江三门湾,海口戒严。浙江巡抚奏派念祖为宁(波)台(州)温(州)行营营务处兼统台防,念祖全力筹划布防,意舰知有备而退去。旋以积劳致疾请假回里,卒赠光禄寺卿。”不知何故,《绍兴县志资料》也误载事件发生时间,真是“沧桑变幻,物是人非”。另外,被誉为象山六大书院之原昌国养正书院也是由钟念祖申报浙江巡抚,设立在原象山右营都司署。有了这种猜测,顺理成章便有了余应元与蒋旭相遇在去杭州的船上,顺道他们同去探访积劳致疾请假回里的钟念祖。 百年之前,一个拿着刻刀的书生怀着一颗为国献身的心,来石浦抗击外辱,很快他又走了,只留下一方印章。百年之后,这里潮起潮落的岁月似乎带走了一切,连同石上快要生锈的文字,可隆隆的战鼓,仿佛依旧响在耳畔。(白炎根)
个人分类: 探索发现|20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南宋发生在象山的几件事
海天渔歌 2013-9-5 21:19
南宋发生在象山的几件事 http://www.cnxsg.cn   中国象山港   2013年09月03日 09:07 今围垦于大目湾的鹁鸪山吴伟峰 摄 (一)小康王避难鹁鸪山 鹁鸪山,原名北固山,在鹤头山东海中,今围垦于大目湾,通陆,与锯门龙洞山相连。昔宋高宗赵构因避金兀术追赶,得锯门龙神护佑,避难鹁鸪山上,岛上有两户渔民。有鹁鸪啼叫:“赵哥哥,赵哥哥,赵哥哥苦!”故改名鹁鸪山。 高宗为避金兀术追赶,于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丙子〔初二〕至明州。四年正月甲辰〔初一〕,御舟泊海中。乙巳〔初二〕、己未〔十六〕,兀术两陷明州、定海〔今之镇海〕,欲乘胜劫昌国县,追御舟于崎头洋,忽风雷大作,金兵遂退。辛酉〔十八〕,御舟得脱、南下台温。 此“风雷大作” ,乃锯门洞龙神所为,并护御舟至锯门洞南北固山,康王在山上整休后南下温州,过石浦港、三门湾,经浮门港〔今健跳港〕,失琴于港,故又名琴江。高宗回临安,念龙有护舟御敌功,勅赐锯门普济庙为“灵济”庙,春秋二仲庚日祭之。 嘉靖《象山县志》:灵济庙,县东南二十五里,祀锯门龙神。乾隆《象山县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航海,龙有护舟功,勅赐庙额,春秋祭之。洪武二年〔1369〕,主簿孙德仁修,后圮,有司野祭。嘉靖二十八年〔1549〕,巡检周良重建。国朝〔清〕以春秋二仲庚致祭,祭品帛一、爵三、羊、猪一。《浙江通志》:灵济即普济原名。按:今庙址无考。 (二)寇承女两次救主 小康王三代封妃 “狸猫换太子,陈琳棒打寇承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这里不必多谈,但寇承女救小康王的事却鲜有人知,寇承女姓什么?哪里人?你可知道? 据蛟龙柴岙村黎阿宝老先生说,北宋宫女寇珠寇承女,是柴岙村人,姓金,家业渔,少女时入宫,为救主而死,因思父罹难海上,魂归故里,显圣浙海,海民受恩非浅。为救主有功,李太后懿旨:在寇珠故里立庙祀之。传寇珠在岛礁巡行,如明灯巡行,如灯塔指引为海上航行海员指明方向安全返港。 高宗赵构,在锯门龙洞鹁鸪山休整后,欲赴温州。不料船行大目洋中,漏底进水,危在旦夕,惊慌中,漂渺间云端有一女官模样宫人,将船引至岸边,方得平安。上岸为柴岙村,有一宫观,入庙见所奉之神如云端之神,询之为宫人寇珠。拜谢而去由石浦(时称东关)乘六市船去三门健跳,至海门,达温州。 绍兴间,邑人史本初,献象山特产红木樨于高宗,高宗高兴,作诗吟咏,画扇赐臣。因思桂产象山,忆象山锯门龙神及寇珠救驾一事,于绍兴廿六年,将柴岙庙改为龙圣宫,封寇珠为灵惠夫人,继加“昭应、崇福、善利”之谥。光宗绍熙元年易爵为妃,始称天妃,再加“助顺”。宁宗嘉定元年,加“显卫”,十年又加“英烈”。高宗的后代亦不忘寇珠救主之恩。故龙圣宫神龛有楹联一副曰:天后舍身救圣主,千年万载美名扬。规定天妃宫演剧酬神,禁演《狸猫换太子》,三月廿三生辰,九月初九升天日演戏酬神。 寇承女海难显圣,闽浙沿海居民受恩不浅,遂各立庙祭祀,特别是象山沿海的天后宫,据不完全统计,有34处(包括附祀),以柴岙龙圣宫、东门天后宫、东门小塘庙、延昌三山天后宫、铜关庙、石浦天后宫、蒲湾天后宫、金漆门娘娘宫、水湖涂天后宫等为著名。 天后姓金。天后海上救难,海民为显示得到保护,显示感恩,以期吉利,海船取名多以金字为首。如石浦张鹤年的金宝泰、王有良的金顺泰、林加打的金财兴、张翰庭的金源号等等。闽台机动船来石浦港避风,多见有用金字船名,如金飞鲸、金宝康等。 (三)文天祥遇难三门口 南宋德祐二年〔1276〕初,文天祥奉使至元营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同时南下者有杜浒、吕武、胡文可;共乘两船。出扬子江南下,过象山之乱礁洋、大目洋、猫头洋,辗转至温州、福州。象山东门岛界于大目洋、猫头洋之间,当文天祥所乘之船经过东门岛时,见列岸船数百艘,初不知为元军把隘船,后至仙岩洞问之东门道士才知。是日元头目见船而问,左右曰:渔船。遂得善去。傍晚,船过箬鱼洋,发觉有敌船追踪,慌忙中,将船撞上三门口庵山岛蛇口舌〔潮流有旋涡〕,遂弃舟登岛,在保善庵中过了一夜,次日休整后航至仙岩港〔今三门县浦坝港〕,弃舟登岸夜入花桥方前村义士张和孙家〔绿漪堂〕。并约起义,以仙岩洞为据点,训练义勇,抗击元军。 文天祥在北京就义后,三门口庵山保善庵僧设木雕文天祥像〔宋朝官式,今存〕及船模两只〔设大殿两侧〕,以作纪念。 文天祥入浙东,有《过乱礁洋》、《夜走》、《入浙东》等诗记其事,录之。 过乱礁洋(并序) 自北海渡扬子江至苏州洋,其间最难得山,仅蛇山、洋山大小数山而已。自入浙东,山渐多。入乱礁洋,青翠万叠,如画图中。在洋中者,或高或低,或小或大,与水相击触,奇怪不可名状。其在两旁者,如岸上山,实则皆在海中,非有畔际。是日风小浪微,舟行浪间,天巧叠出,令人应接不暇,殆神仙国也。孤愤愁绝中为之心矌目朗,是行为不虚云。 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篷。 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 风摇春浪软,礁激暮潮雄。 云气东南密,龙腾上碧空。 夜走 舟入东海,报者云:前有贼船。行十数里,望见十余舟张帆澳口。梢人亟取灵岩山路避之,极其荒迫,际晓幸得脱去。 鲸波万里送归舟,倏忽惊心欲白头。 何处赭衣操剑戟,同时黄帽理兜鍪。 人间风雨真成梦,夜半江山总是愁。 雁荡双峰片云隔,明朝蹑履作清游。 入浙东 厄运一百日,危机九十遭。 孤踪落虎口,薄命付鸿毛。 漠漠长淮路,茫茫巨海涛。 惊魂犹未定,消息问金鏊。 (四)宋王城 宋王城象山昌国卫南门外,今皇城沙滩后村名宋王城。宋末,村民见浮尸海岩,有衣着绣龙黄袍者,疑为帝昺遂葬焉。殿堂,周围以墙,因名宋王城。雍正县志:“宋王者,祥兴帝也。时东门浮尸,有而晣,衣绣龙黄袍者,乡人以为帝也,葬之,名宋王城。” 王者祥兴帝,陆秀夫负帝赴海,杨太后亦投海死,皆在广东新会厓山,时浮尸蔽海。浮尸自厓山至象山数千里,时在寒冬腊月,故尸不腐。象山遗民不忘故国故主,立宋王宫、宋王庙以寄敬哀。象山建有多处宋王宫、宋王庙,有延昌宋皇宫、蓝家宋王宫,平岩宋王庙、浦西城宋庙、司前宋王庙、阳明山庄宋王殿、漩潭宋王庙等。附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 (竺桂良)
个人分类: 海天渔歌|1668 次阅读|1 个评论
浅谈宁海方言俗语
海天渔歌 2012-9-23 16:36
浅谈宁海方言俗语 ●周莹钰 (一)古词汇的保留宁海的俗语通俗、生动又充满着地域性,除此之外,它还保存着一些古汉语词汇。“娘忖儿,路样长;儿忖娘,箸样长”中的“箸”,是筷子的意思,《礼记·曲礼》中就注“羹之有菜者用梜”为:“今人或谓箸为梜”。说明春秋时期箸有了筷子的含义,宁海则沿用到现在。还有“六月蛏,剩根筋;八月鳎,壮如鸭;八月廿三蝤蛑棕”中的“鳎”和“蝤蛑”,“鳎”是指“箬鳎”,人们称之为比目鱼,而宁海人的说法“鳎”则是它的真名。宁海的青蟹名气很大,三门青蟹节的青蟹大多数取之于宁海的越溪、一市等三门湾地区,宁海人叫青蟹就是“蝤蛑”,而这恰恰就是青蟹的真名,青蟹只是从螃蟹的外壳是青色的特点所起的别名。再如至今未进化的远古野生海洋动物“鲎”,所有人都不知其为何物,而宁海人将“雨后复斜阳”时天空中所出现的彩虹叫做“鲎”,非常正确,意指彩虹和“鲎”的一些相似点。 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许多古词汇已经消逝在时光中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还称呼青蟹为“蝤蛑”,称呼彩虹为“鲎”,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语言中已经没有“蝤蛑”和“鲎”的说法了,大多数也不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再比如“锄头刀锲铁耙锄,草刮田圈牛扼犁,水棍拗棚汤草桶,稻桶遮阳秧络耙,脚箩米具糠噬拐,麦篥团空竹畚斗,蜂筒捣臼砻磨碾,矸头踏对铁火楸。”中列举的这些农具,当社会进步,单纯的粗放型农业已经不再是社会的经济支柱时,这些农具都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年轻的一辈不仅没有机会见到这些东西,连名字都不会念了。所以拯救方言是刻不容缓的,各种文化的融合是增强了语言的丰富性,但是也使得一些不常用词汇渐渐被遗忘了。 (二)行政设置对宁海方言的影响宁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县,属临海郡。唐神龙二年(706),析置象山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属台州路。民国元年(1912)直属浙江省,三年(1914)属会稽道(治今宁波市区),十六年(1927)直属浙江省。二十一年(1932)属浙江省第五特区(治今临海市)。民国二十二年,改属浙江省第四特区(治今宁波市区),二十三年属临海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划海游等17乡镇归新建的三门县。1949年宁海解放后,属台州专区,1954年属宁波专区。 1957年复属台州专区。 1958年10月撤宁海,并入象山县,县治设力洋,后移原宁海城关。 1961年10月恢复宁海县建制,属宁波专区。由于宁海坐落于台州和宁波的交界地带,自近代以来反复隶属于宁波和台州,语言上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箸”这个字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行政设置对宁海方言俗语的影响,台州人称筷子也是“箸”,而宁波人则是称为“筷子”。再比如“我”这个字的发音,宁海北部地区如西店等受宁波话的影响较大,宁波话称呼“你”为“侬”,宁海北部方言在称呼“我”和“你”的时候都说“我侬”“你侬”,而宁海中部和南部即称“我”和“你”。总体说来,由于宁海在历史上更多时间是属于台州的,所以受台州话的影响比较大,如“望”字,台州讲“茫”,宁海人同样讲看护山林也为“茫山”。 (三)修辞手法的使用再次,宁海方言虽然“俗”“土”,但是却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它们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不禁感叹起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来。比如“三年勿养猪,敲泥篰呀天嘶。”就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明土壤实在是太硬了,连敲泥软化泥土的篓子都叫苦连天,叫得声嘶力竭了。运用拟人手法的还有“茶山戴帽,海水晒燥;茶山脱帽,大雨来到。”把大雾比喻成大山的帽子,起雾是戴帽子,雾散是脱帽子,事实上当起雾时站在远处,雨雾缭绕的山顶还真像是戴上了一顶白蒙蒙的帽子。 除了拟人之外,夸张的手法在宁海俗语中也经常被用到。夸张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使用得当会有让读者忍俊不禁的效果。如“做生活冷缩缩,吃饭汗吃出。”就是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一个懒惰的人,这个人干活的时候就不愿意动,缩手缩脚的,而到了吃饭的时候呢,却连汗都吃出来了。“独个宝,当头六月着夹袄。”也是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描述了长辈是如何爱惜唯一的孩子,把他当作宝贝,六月大热天的怕宝贝着凉给他穿上夹袄,除夸张手法的使用外,这个例子中还包含了点反讽的意味。 除了常见的比喻、拟人、夸张等外,宁海俗语中还有许多其他修辞手法。比如“东门漓卤滴浆,西门大棒夹枪,北门珍珠宝贝,南门瓜瓠茄菜。”是使用了排比。而“大蛇欺小蛇,小蛇欺蛙蟆;蛙蟆欺蚱蜢,蚱蜢欺稻虾。”则是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
个人分类: 探索发现|1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宏章——中国扣
海天渔歌 2012-9-9 13:56
石浦最有特色的自然状态是港湾依偎着山城,山城呵护着港湾。山是大金山,港是石浦港。山像渔家汉,港似渔家女,相依相偎中从精卫填海的远古时代从容不迫地走来,历经唐、宋、元、明、清。早在唐神龙二年(706年)象山立县时,它就是一个有规模的渔村了,因多石滩得名“石浦”。是岁月将其锻铸成了融渔港、商港、军港为一体的港湾。 史奇山 石浦老街的宏章绸庄,开张于1878年前后,创办人是石浦萧忠敬。 “宏章”作绸庄的店名是相当贴切的。宏本意是指“屋的纵深度长”,也含大、广的意思。绸庄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面积近三百平方米,中间辟有小天井,内有一口终年不涸的井,既解决了生活用水也可用作防火消灾。 绸庄的建筑保持着历史的风貌和格局。进门左侧再现了港湾当年交易的立体组合场景;右侧是销售柜台的简貌。腾空的绸庄,展出了与之相匹配的“中国扣”。 中国扣就是布扣,民间也称作盘扣。绸庄内陈列着近千种盘扣。上楼下梯曲折迂回中有贴墙而走,有择地而起,小者可为衣扣、大者有如盘子的艺术化造型,时不时地给你一个意外和惊喜。细细品读会从五彩斑斓、造型纷繁中读出浓浓的人生感悟。那里边缝制着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对美和理想的追求,对生活劳作的感悟,也有祟武者的情感寄托。历史上梅兰竹菊、荷花莲花、石榴枇杷,吉祥如意、平步青云、荣华(芙蓉花)富贵(牡丹花);瓜果菜菽、琴棋书画、刀枪剑戟……都曾“入扣”为图作案。 石浦宏章绸庄所陈列的“中国扣”是地地道道历史沉淀的中国货。
个人分类: 探索发现|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渔港古城——石浦
热度 1 海天渔歌 2012-8-31 10:44
中国渔港古城——石浦
中国渔港古城——石浦 : 保真渔俗——祭海; 和善渔村——豚城; 醉美渔港——酒吸。 【古城】 一曲一藏一谷地 一堵洞门一街坊 信步拾阶 金山石 道格 【渔港】 一心一意一段情 一排渔火一弯港 鲜明千年 渔家浦 禅悟 图片:6.jpg [ 图片:http_imgload1.jpg 图片:http_imgload111.jpg 图片:http_imgload345.jpg 图片:http_imgload09.jpg 图片:http_imgload11.jpg 图片:http_imgload222.jpg 图片:http_imgload55.jpg 图片:77.jpg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海天渔歌|1518 次阅读|21 个评论
开渔时节石浦港
海天渔歌 2011-9-21 15:05
开渔时节石浦港(图片引自象山港论坛) 【意象山海】 山——温存,施于无微不至的关怀; 海——豪迈,展现惊涛骇浪的风俗。 石浦古城一头连着大海,一头藏在山里,台阶依山而上,街道曲折错落,不熟悉的人容易迷路。这一“藏”一“曲”也许是海防的需要,而在平原是无处可藏的。 很多人家的屋檐下都挂着一串串螺壳和一串串腊肠,一红一白相映成趣。螺壳里种着各类花草,垂于空中,很有创意,这在别处未曾见过。 在中街的一处阁楼前,看到有“荔园”字样,想到“梨园”,不知是否有相似之处。进门,看到荔园屋内当口,有一水井,不解其意。屋内住着居民,询问一老者,得知荔园之名,取自荔港,石浦港原先称“荔港”,这水井挖在屋内,一是为取淡水方便,二是相信水井与海相通,可与龙王常来常往。又是一处信仰。 老城人家“荔园”果然风雅,只怕很有来历,或许背后有一个沧桑故事。难得屋中居然有口井。 往回走的时候,在城门的出口处看到“泽渔瀛海”的匾额,与刚进城门时看到的“威震浙洋”刚好相背。想来石浦人的用心良苦,两块匾额一块代表军事,一块言其经济,加上遍地的信仰,石浦人过得还是安稳充实的。门口还有“听涛楼”一座,刚进来时未曾留意。在听涛楼边,远眺渔港,迷茫一片,想必远处有仙山蓬莱,秦始皇的千万子民也许就是从此处隐遁而去。 石浦是一座滨海山城,它有点像香港,又有点像重庆。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它很像一把坐西朝东的“太师椅”。椅子上坐着一个人,双手作练气功的姿态,左手手心虚掩着右手手背,其间留出一条狭小的通道,直达东海。这个得天独厚的地形,使得石浦不仅成为一个渔舟避风的理想良港,也使得它在鸦片战争后连意大利都觊觎我国三门湾时,能够逃脱虚视眈眈的帝国列强的魔掌。
个人分类: 探索发现|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海豚
海天渔歌 2010-12-17 19:31
白海豚
【基本结构】 【外部形态】
个人分类: 探索发现|4697 次阅读|24 个评论
惊人地理发现:石浦渔港古城『海豚拱珠』
海天渔歌 2010-11-17 19:37
惊人地理发现:石浦渔港古城『海豚拱珠』
【 读图概要 】 【海豚】——石浦古城结构,海中精灵,吉祥图腾。 【海豚拱珠】——山之魂,海之魄,豚之神: 突出一个“ 真 ”字, 表现一个“ 奇 ”字, 蕴涵一个“ 美 ”字。 《渔光曲》——渗透中国渔文化核心内涵: 【人文】(信仰、精神、文化), 【自然】(地理、环境、选址), 【建筑】(造型、材料、结构)。 石浦渔区同海豚有着渊源关系。 根据记载关于渔师听鱼、渔师庙和海豚出没的朝拜 活动 ,并利用海豚与渔讯的关系和声纳的科学原理,了解鱼群的活动情况;传说海豚救人、助人捕鱼等 故事 ,海豚自然成为当地的神鱼。更为奇怪的是石浦 古镇 的地貌特征:从镇西的山颠俯视古镇,其地貌恰似一条头朝石浦港的海豚戏水。这种造型是一种巧合还是刻意构造,值得探究!由此可以至少说明海豚同石浦的情结关系,蕴藏着渔文化的特色内涵,如今没有理由不去利用广大! 可想而知,海豚成为开渔节的吉祥物,非它莫属!
个人分类: 探索发现|1851 次阅读|35 个评论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4-26 06: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