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同乡网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中国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四季养生理论 乡网杂谈 农村人 2011-11-3 0 1223 农村人 2011-11-3 08:57
对美国的感想-续拉斯维加斯的住宿与餐饮(二) attach_img 上海象山人 潘仁龙 2012-2-14 13 2619 北京老K 2012-2-16 14:06
张奉宝:新中国的多和少[转载] 乡网杂谈 成根 2012-4-21 6 1665 秋蚕的丝 2012-4-22 17:08
评近代历史中很有“骨气”的历史事件[转贴] attach_img 社会热点 成根 2012-4-22 4 1763 天涯海客 2012-4-22 10:28
天堂门招标 中国人如何击败印度和德国人 笑话段子 行什 2012-5-11 0 52566 行什 2012-5-11 09:18
又是一个母亲节[图] attach_img 乡网杂谈 成根 2012-5-13 8 1818 雨点 2012-5-15 13:32
中国人所谓有本事 社会热点 北京老K 2012-6-10 8 1789 成根 2012-6-10 19:39
悲哀(不说不痛快) - [阅读权限 1]attach_img 乡网杂谈 子虚 2012-10-25 5 1468 伊人 2012-11-6 18:28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想说的? attach_img 灌水三院 胡公子 2012-11-11 10 1238 北京老K 2012-11-11 19:40
美国投资移民 约200中国人被骗上亿美元 社会热点 乡网小编 2013-2-13 1 1231 天涯海客 2013-2-13 18:50
爱到不再爱 爱不只是给予(转) 家有儿女 北京老K 2013-6-26 7 1702 伊人 2013-6-28 22:55
斯诺登笑话~~ attach_img 笑话段子 春华秋实 2013-6-27 10 3513 春华秋实 2013-7-4 12:47
美国很纠结,不知道拿中国怎么办 灌水三院 北京老K 2013-7-30 13 2379 海天渔歌 2013-7-31 16:47
国人对美国有哪些误解? 乡网杂谈 子虚 2013-9-14 7 2540 东海龙王 2013-9-16 17:12
【旅日见闻】山 • 水 attach_img 乡网杂谈 胡雨 2014-3-13 5 2677 胡雨 2014-3-15 06:26
台大老教授的深情演讲,中国人都要看看~~ 舞文弄墨-文艺 春华秋实 2014-4-14 1 1860 春华秋实 2014-4-14 00:16
学 而 时 习 之 读书频道 真正闲人 2014-9-6 2 1813 真正闲人 2014-9-7 04:07
中国—— 一个几乎完全没有人民福利的国家 社会热点 成根 2014-9-18 5 327166 小小鸟 2015-3-7 15:14
揭密中国官场多贪官的真正原因[转载] 社会热点 成根 2015-1-22 0 8606 成根 2015-1-22 12:24
美国华裔震惊:回趟国才知中国人生活 attach_img 乡网杂谈 北京老K 2015-7-8 2 2550 阿贝 2015-7-23 17:34

相关日志

《易经》思路融入 中国人文化基因
海天渔歌 2013-10-25 10:48
《易经》思路融入 中国人文化基因 昨日,易经学者曾仕强首度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他以轻松诙谐的风格,与市民们分享他对“易经与人生”的感悟。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韩文嘉)昨日, 易经 学者曾仕强首度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他以轻松诙谐的风格,与市民们分享他对“ 易经 与人生”的感悟。 曾仕强表示,《易经》不是知识或者技术,更多的是一种思路。中国人的思路与外国人不同,西方人是一分为二,中国人是一分为三。“《易经》的思路变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是改不掉也没必要改的。” 曾仕强表示,文化没有优劣,中国人多但资源有限,中国人因此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并非所有西方人的习惯都适用于中国。他说,西方人的理是从法过来的,中国人的理是从情过来的,中国人是在制度的范围内衡情论理。他还认为,中国人做事情懂得随机应变,但切忌投机取巧,两者的界限要弄清楚。 对于国学的研习,曾仕强建议先读《论语》,再读《易经》,最后才读《道德经》。在他看来,《论语》与《道德经》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易经》的道理。
个人分类: 探索发现|1119 次阅读|3 个评论
戚继光真是民族英雄吗?
海天渔歌 2013-10-14 14:13
独家原创 探索中国 地理时空 生物传奇 星空万象 考古探秘 环境档案 深度评论 图片观察 大千探奇 戚继光真是民族英雄吗? http://www.dili360.com 2012-01-30 10:08 中国国家地理网 【 发表评论 】   可是,历史无情地跟中国人开了一个玩笑。   接下来出现的明清两个朝代却是严厉拒绝海洋的时代,不只是消极地拒绝,更是残酷地打压。   大家知道明清实行“海禁”政策,明代规定“片板不许入海”;清代有“迁海令”,令沿海居民从海岸后退30—50里。   我认为这才是中国缺乏海洋文学的最主要原因。   举一个例证。西方文学中有一种海盗情结,海盗不仅是海洋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题材,更是创作灵感的来源。他们被赋予浪漫色彩,成为自由和勇敢的化身。   中国本来是不乏这种有着自由和勇敢精神的海盗式人物的,但他们无法进入文学,因为他们被诬蔑为“倭寇”。   如明代所谓的“倭寇”首领,安徽人王直。他的故事不用虚构,本身就如史诗般波澜起伏。即使在那些后来杀害他的人写的书里,也找不出他的罪名。他把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双屿岛经营成了“16世纪的上海”。双屿岛之战后,王直逃往日本九州,被日本人尊为五岛岛主,浙江巡抚胡宗宪将王直的母亲妻儿拘为人质,写信诱降,谎称同意他开海通商的要求。为了这信仰,王直来降,朝廷却背信弃义,将他杀害……临行前,王直仰天长叹:“吾何罪?吾何罪?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   难道这是一个倭寇首领说的话吗?   我不能理解,为何历史的谎言能荒诞到这种程度?其次,在我们描写历史题材的小说、电视剧、电影里,充斥着宫廷内斗、皇帝私情,王直这等英雄的事迹为何却无人问津?若将王直的故事直书下来,便有小说和戏剧的情节和魅力。    海上建长城,大海总是被拒绝    如今仍存于台州临海的江南长城,虽然始建于晋代,但真正发挥作用,却是在明代的“抗倭”斗争中。有资料记载,戚继光在临海抗击倭寇长达8年,“九战九捷”。能取得如此“战绩”,与他对江南长城的巩固和利用关系莫大。他在原有城墙基础上加入新的设计,使其牢不可破,易守难攻。戚继光随后被调往蓟州,他用修筑江南长城的经验改造了明长城,所以有人称江南长城为明长城的“蓝本”。然而,明长城是因为北方有游牧民族威胁,又没有天然屏障,不得不修筑长城以自卫。浙江有宽阔的海洋作为天然屏障,为何要在海上修建长城?更何况,“倭寇”并非外患,而是“内忧”。暮色里,蜿蜒于山脊上的江南长城无声又无息,这条长达五六公里的巨龙,只向内陆开放,却对大海说不。摄影/宋海风   我知道无人书写王直,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把这些海洋英雄都说成是来自日本的倭寇,又虚构了一场持续了近200年的中国人抗倭的民族战争,甚至塑造了戚继光这样的所谓的民族英雄。虽然戚继光打过99次胜仗,杀过成千上万的人,但我查遍了史书,却没有找到戚继光杀过一个日本人的记录。他杀的都是中国人,但他却成了民族英雄,甚至有人说他比岳飞和文天祥还伟大。其实戚继光杀的是中国沿海那些被海禁政策逼得走投无路而被迫起义的人,他们是海商、渔民,或者是从事与海上贸易相关产业的人。   我们只要有点常识,就不会相信明代会有日本人跨海来抢劫。想想看,在帆船时代,远隔千里之遥的大海彼岸的日本武士,怎么会用长达十几天的时间航行到中国沿海来抢掠点生活品?   风吹不动帆怎么办?风向不对怎么办?淡水没有了怎么办?当时的日本人若果真来中国抢劫,其实武士的武艺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精通海洋的船长和水手。即使是用黄金悬赏,那时的日本武士也没有把握能到达中国。   我们都知道鉴真和尚六渡日本,五次失败,其中一次还被风吹到了海南岛;元代蒙古大军两次攻打日本,因从中国出发几乎不可能,只好从朝鲜半岛的南端出发,最后还是因为台风而失败;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巨轮首航日本就触礁沉没……日本船史著作《船的世界史》写道:“自公元630年到894年的264年间,虽计划派出遣唐使计18次,然而实际成行的有15次,其中得以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国的,只有8次。”   航海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500多年前非国家行为的乌合之众“倭寇”,却可以在大海上来去自由、从不失误,这可能吗?   关于海洋与人的关系,中国还处在“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的阶段,离文学的真实和深刻还有遥远的距离。   如果所谓的倭寇不被镇压,他们倒有可能创造出中国的海洋文学来。《倭变事略》是一本记叙抗倭事迹的日记类书籍,我在书中读到一个细节:40多个倭寇藏在一座庙里,后来他们全被剿灭,但他们在寺院的墙壁上留下了诗文:“海雾晓开合,海风春复寒。衰颜欢薄酒,老眼傲惊湍。丛市人家近,沙平客路宽,明朝晴更好,飞翠泼征鞍。”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海洋文学。   戚继光不走下神坛,成千上万被杀害的、以海为生的冤魂就无法进入历史,中国就不会有海洋文学。    “民族英雄”退场,“海盗”方可登堂    这张拍自桃渚古镇戚继光纪念馆的照片,使人心思复杂。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桃渚古镇,几乎全因“抗倭”而产生、兴盛,并声名远播。明代浙江沿海建造了41个卫所用以“抗倭”,桃渚古城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古镇上不只有戚继光纪念馆,还有“抗倭亭”、“抗倭陈列馆”等相关遗迹。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的化身,并被推上神坛。如今,北至天津、山东,南至福建、广东,甚至在远离大海的江西、安徽,各处都建有戚继光的纪念馆或是雕像。“抗倭”是一场虚构的民族战争。但笼罩在戚继光头上的光环不被摘掉,谎言就会继续,书写“倭寇”故事的海洋文学也就难以产生。摄影/袁蓉荪
个人分类: 探索发现|1374 次阅读|1 个评论
韩寒。。。杯中窥人。
小筱晨 2012-6-25 15:09
不管是怎样的由头,他写下了这样的文章,赤裸裸的嘲讽,真真切切的现实。。 但还是很喜欢他字里行间袒露出来的真实。。 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可以严谨地律己;接触社会这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 列子 靠近。   中国人向来品性如钢,所以也偶有洁身自好者,硬是撑到出生后好几十年还清纯得不得了,这些清纯的不得了的人未浸水,不为社会所容纳,“君子固穷”了。写杂文的就是如此。《杂文报》、《文汇报》上诸多揭恶的杂文,读之甚爽,以为作者真是嫉恶如仇。其实不然,要细读,细读以后可以品出作者自身的郁愤——老子怎么就不是个官。倘若这些骂官的人忽得官位,弄不好就和李白一样了,要引官为荣。可惜现在的官位抢手,轮不到这些骂官又想当官的人,所以,他们只好越来越骂官。   写到这里,那布已经仿佛是个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了,撑足了杯子。接触久了,不免展露无遗。我又想到中国人向来奉守的儒家中庸和谦虚之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很不幸得先学会谦虚。一个人起先再狂傲,也要慢慢变谦虚。钱钟书起初够傲,可怜了他的导师吴宓、叶公超,被贬成“太笨”和“太懒”。(孔庆茂:《钱钟书传》及《走出魔镜的钱钟书》)可惜后来不见有惟我独尊的傲语,也算是被水浸透了。李敖尚好,国民党暂时磨不平他,他对他看不顺眼的一一戮杀,对国民党也照戮不误。说要想找个崇敬的人,他就照照镜子(《李敖快意恩仇录》,中国友谊出版社),但中国又能出几个这类为文为人都在二十四品之外的叛才?   然而在中国做个直言自己水平的人实在不易。一些不谦虚的人的轶事都被收在《舌华录》里,《舌华录》是什么书?——笑话书啊!以后就有人这么教育儿子了:“吾儿乖,待汝老时,纵有一身才华,切记断不可傲也,汝视《舌华录》之傲人,莫不作笑话也!”中国人便乖了,广与社会交融,谦虚为人。   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   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幸亏 胡适 病死了,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   写到这里,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于是涉及到了过分浸在社会里的结果——犯罪。美国的犯罪率雄踞世界首位,我也读过大量批评、赞扬美国的书,对美国印象不佳;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一个美国孩子再有钱,他也不能被允许进播放黄带的影院。   中国教育者是否知道,这和青少年犯罪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不到年龄的人太多沾染社会,便会……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由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人造字就没古罗马人的先知,拉丁文里有个词叫“Corpusdelieti”,解释为“身体、肉体”与“犯罪条件”,可见罗马人早认识到肉体即为犯罪条件。   写到这里,猛发现布已经沉到杯底了。   
个人分类: 杂侃|1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3-19 1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