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登录
象山同乡网 返回首页

海天渔歌的个人空间 http://xiangshanren.com/bbs/?1177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张心荣和他的竹编画

已有 1482 次阅读2012-10-11 14:15 |个人分类:探索发现| 竹编画, 象山, 张心荣

              张心荣和他的《兰亭序》

        10月9日下午,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来兴率县文广局、县残联等部门负责人,前往黄避岙乡鸭屿村探望民间竹编艺人张心荣。
    在张心荣的工作间,一行人饶有兴趣地欣赏了张大千的《供养人》、郑板桥的题画诗《八哥》、毛泽东的《长征诗》等竹编画作品。当站在长3.6米、宽1.2米的竹编《兰亭序》前时,罗来兴说:“竹编是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张师傅能演绎得如此细致实在难得。希望以后能继续改进工艺,在作品取材上多挖掘塔山文化、渔文化、徐福文化,让竹编画承载本土文化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随后,罗来兴又仔细询问了竹编画的创作过程以及存在的难题,鼓励张心荣深入生活,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把竹编画培育成象山的民间瑰宝。同时要求文化部门多挖掘和扶持这些民间艺人,为其搭建学习和创作平台,为延续象山文化的血脉恪尽己职。
   

千百年来,人们会用毛竹编箩筐、竹席、米筛、蒸笼等一些传统物具,可宁波象山黄避岙乡鸭屿村的一位老篾匠张心荣,用这些竹子编织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兰亭序》。

用竹子编织《兰亭序》

近日,在宁波象山黄避岙乡鸭屿村的一处老平房内,记者见到了这幅《兰亭序》。

这幅长3.6米、宽1.2米的竹编《兰亭序》上,325个字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游丝牵引,点画跳跃,变化多姿,每一笔一划都将原作品的神韵勾勒得淋漓尽致。从不同角度观赏,作品呈现不同的光泽。如果不用手摸、不凑近看,几乎无法想象,它是用上万根厚度不足1毫米的竹丝编织而成的。

张心荣说,2010年12月底,他辞去了原先针织企业办公室主任一职,回老家鸭屿村借用了这处老平房,废寝忘食地沉浸在《兰亭序》的竹编世界中。今年11月,这幅作品将在全国工艺美术展上展出。

希望竹编画成民间瑰宝

今年57岁的张心荣与竹编结缘已有39年。

张心荣告诉记者,18岁时,他跟着象山大徐镇一位篾匠师傅学习,当起了小篾匠,经常被人请去修补箩筐、垫皮(一种晒稻谷的席子),跟着师傅几乎走遍了全县的各个乡镇。

近年来,他迷上了竹编书画作品。为了体现原作品的神韵,他买来大量书画集,每天仔细观察,认真揣摩。

记者了解到,在张心荣的巧手编织下,张大千的《供养人》、郑板桥的题画诗《八哥》、毛泽东的《长征诗》等一幅幅名家作品相继以崭新的面貌再现。其中张大千的《雪衣女》还曾在宁波市第四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获得银奖。

对于竹编画这一民间技艺,张心荣有一个期望:让竹编画与竹根雕一样成为象山又一民间瑰宝。(张慧英、黄美珍、张寅)

   在我县的各大小山头,都长着苍翠挺拔的毛竹,但千百年来,人们只会利用这些毛竹编箩筐、竹席、米筛、蒸笼等一些传统物具。可在黄避岙乡鸭屿村却有一位老“篾匠”,在30多年后的今天,重拾起老行当,并用这些竹子“异想天开”地玩起了“高雅”,编织出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竹编画……

结缘竹子37年

     冬日的傍晚,夜色渐渐笼罩了整座城市,拐进城区起春路上的一条狭小胡同,拾级而上便到了张心荣的住处。这是一座处于闹市区的商品房住宅,但这里满眼的竹子、竹条却不得不使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一户农家小院:楼梯口堆满了劈好的竹子,楼梯的墙壁上挂满了又长又细的篾条,阁楼间里全是尖门、刮刀、篾刀等传统竹制品加工器具。走进屋子,客厅的餐桌上、沙发上、地面上以及屋内的过道边全是一束束启好的篾条和未完成的竹画,与屋内富有现代感的装修风格显得很不协调。虽然空间有限,但戴着一副老花镜的张心荣却依然怡然自得,聚精会神地编织着手里的竹画,细小的竹条在他的手里快速地交叉、重叠,精美的图案就奇迹般地渐渐浮现出来。
    张心荣是黄避岙乡鸭屿村人,现在一家针织企业担任办公室主任,屈指算来,今年已经55岁的他与竹编结缘也有37年之久了。张心荣告诉记者,自己成长于文革时期,在那个年代,因被指“家庭成分不好”,所以自己未能进学堂读书,成年后,便一直想学一门民间技艺谋生。当时大徐镇有一位篾匠师傅叫傅根苗,经常被人请上门来修补箩筐、垫皮(一种晒稻谷的席子),不仅生意好而且包吃包住,成为那个时期比较“香喷”的工作。于是,张心荣托人帮忙介绍,在自己18岁那年跟着傅根苗当起了“小篾匠”。 在随后的几年,张心荣虚心求教、刻苦学艺,跟着师傅几乎走遍了全县的各个乡镇。回想起当时做学徒的情景,张心荣用了“刻骨铭心”四个字来形容。他告诉记者说:“学篾匠最难的就是启篾这一关,一开始学的时候,由于刀法不对,手指不知被划破多少次,流了多少血,所以说这启篾的技能用血换来真的是一点也不为过。”
    原以为自己这辈子注定与篾刀和篾条打上交道了,但没想干了5年篾匠后,又因“家庭成分”的关系不得不放弃这门手艺,转而被派去生产队种田。3年以后,全国上下迎来改革开放的浪潮,人们纷纷弃农从商寻找新出路,张心荣也不例外,开照相馆、办厂,“篾匠”这门手艺一放就是近30年。

120692.jpg重拾“老行当”玩“高雅”

    究竟是什么让这位耳顺之年的办公室主任又拾掇起这份“老行当”,又是哪里来的灵感让他用这些竹子“异想天开”地玩起了“高雅”?
    “这还得从一份礼物说起。”张心荣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他和村里的几位同乡受张林法之邀前往内蒙古旅游。张林法是鸭屿村人,虽一直在内蒙古发展,但多年来一直心系乡民,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张心荣和乡民们也是感恩在心。此次内蒙古归来,张心荣和乡民们就商量着要送份礼物给这位热心的老乡,可是送什么礼物合适却成了一个大难题。机缘巧合,今年国庆期间,张心荣和家人赴安吉竹博园旅游,在园内的中国竹子博物馆,一副题为《兰亭序》的纯手工竹编画彻底吸引了他,画上王羲之栩栩如生的神态表情还有那笔力轻健的诗句瞬间就激起了这位“老篾匠”的“创作”欲望,回来以后,他就一头栽进了竹子堆里,努力尝试编一副竹编画送给这位热心老乡。
    张心荣编竹编画可没他一开始想得那么简单,在开头一个多月时间里,他遇到了不少的难题——材料竹韧劲不够容易断、篾条太粗画面不够平坦、黑色染料容易掉色……为了解决这些一个接一个的难题,张心荣可没少花心思。
    “要想成就一副竹编画,从取材到启篾再到编织,前前后后起码有20几道工序,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影响整副画的美感。”为了能编织出一副令人满意的作品,张心荣亲自上山选材。他告诉记者说:“虽说这山上遍地都是毛竹,但要选一株优质的那还是有诸多讲究的,比如这毛竹山必须是黄泥山,毛竹的重量要在15斤左右且竹身要富有毛性,还必须是靠近南边的毛竹,这样选来的毛竹才富有韧劲,编织起来不容易断。”
    不仅是选材,这启篾也比之前张心荣做“篾匠”时讲究了许多。记者在客厅里看到,那一束束启好的篾条又细又柔,虽称不上细如发丝,但和线条也差之不远了,而且每根篾条的宽度、厚度几乎一模一样。张心荣告诉记者,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通常要反复地拉、刮上十几个来回,一般保证每根篾条的厚度不到1毫米,宽度在0.2公分左右,这样编织出来的画才会软,才会平顺。
    “但这样的功夫要是没有一定的基础是根本做不来的,纵横交错的篾条常会把你搅昏头。”张心荣说,虽然现在已经出了几件像样的成品,但总还不能让他完全满意。

120691.jpg坚定信心 精益求精

    张心荣现在仿制的都是古代和现代名家的书画作品。为达到原画的神韵,他特地买来大量的画集,每天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在他的巧手编织下,张大千的《供养人》、郑板桥的题画诗《八哥》、毛泽东的《长征诗》等一幅幅名家作品相继以崭新的面貌再现。
    张心荣热情地拿出他的得意之作——张大千的《供养人》给记者观赏。此画长2米、宽1.2米,底色淡黄偏白,画面上的人物用黑色篾条勾勒。凑上前细细观看,发现画面上篾条经纬纵横交错,细细密密,从画面人物的衣角到眼睛到眉毛,每一笔都勾勒得惟妙惟肖;稍退几步再看,发现画面有层次、浓淡相宜,立体感强烈;再拿着画作认真比较,发现他的竹编画仿真度很高,几乎一模一样。
    接着张心荣又拿出他正在编的《长征诗》,只见纵横交错的篾条下面粘着一张放大的复印画,其上没有任何其它的辅助工具。张心荣告诉记者,这张垫在下面的复印件就是他唯一的参照物,编织的时候只能凭着自己的估计、想象,而且每一笔对篾条的粗细要求也不同,所以在编的时候还要按照实际情况,将本来就很细的篾条再用手撕细。
    张心荣介绍说,在竹编画中,山水画最难编,因为人、石、景等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编法。为了更加准确而传神地体现出山水画的特性和意境,张心荣自创了“随心所欲编法”,编织的时候,根据山水景物等画面的需要选择手法,编法无规律可循,但编织出来的效果确实是传统的编法无法比拟的。
    张心荣从小就没读过什么书,除了会认字以外,对于诗歌、名画这些高雅的东西,他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但为了竹编画,他却饶有兴致地研究起了这些东西。编画之前,他除了要把原作看得烂熟于胸,还要领悟诗、画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他说:“每一幅诗画都有它的‘魂’,什么地方要粗、什么地方要细,什么地方要有力,什么地方要柔……种种细节都要考虑得一清二楚,出错后及时更改,否则等作品完成了,想改都改不了了。”对于张心荣来说,越是复杂的画,就越有“编”头,越有挑战性,现在,张心荣正着手筹划编一副“清明上河图”,准备用来申请世界吉尼斯记录。
    对于竹编画这一民间技艺,张心荣还有一个期望,他说,象山竹资源丰富,但一直以来,却没有被好好利用起来,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传承这一民间技艺,让竹编画与竹根雕一样成为象山又一民间瑰宝。(记者 张慧英)


鲜花

鸡蛋

握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10-16 15:50
【竹编画】:虚心织锦展宏图,解体怀愿生大志。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4-29 09: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