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登录
象山同乡网 返回首页

海天渔歌的个人空间 http://xiangshanren.com/bbs/?1177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石浦老街

热度 1已有 878 次阅读2011-6-20 16:19 |个人分类:海天渔歌|

 石浦镇位于港岸坡上,城区老街筑于高低不平的小山上,依山筑室,随势而下连檐接栋,鳞次栉比,层楼叠宇,几无隙地。道路起伏有致,房舍高低错落,向有“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涛声里”之喻。以木板筑墙为特色的街道铺面房,与小巷里砖瓦石库民居相映成趣,独具江南海滨小镇风韵,以中街最为典型,已作古建筑群保留,历史文化遗迹丰富,1991年被首批列为浙江历史文化名镇。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石浦中街始建于明代,清代得以发展。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石浦商贸仍相当繁荣,两侧商家店号有绸布庄、鞋庄、铜店、药店等百余家。虽已冷落,但东段200多米两侧,基本完好保留明清建筑风貌,有一定观赏及研究价值。尤其巡司弄,有明代石浦巡司衙门旧址,在别处难以见到。老街每隔50米左右有一座跨街而筑的“封火门”5座。“封火门”也叫“避火门”,圆洞形,一般建于街巷交叉处,墙沿巷,门跨街,上砌高砖墙。一地段起火,有“封火门”拦街阻挡,火势难以蔓延。中街至九市曲一带最多,每隔30-50米即筑一墙,最近处为九市曲的仓桥、咸水井之间,相距16米,此处街道成丁字型,墙高约7米,高出居民屋脊,设拱3道。避火墙门宽小于街宽,拱高4米余,宽3米余,青砖发璇或弧形条石砌成,以能通过六月六赛会的抬阁、旌旗为度,拱门正中。

 嵌石匾,上题吉祥词句,如咸水井拱门上题“物阜民康”(清光绪七年辛巳),财神弄口题“庆溢康衢”(光绪八年壬午),上街题“金汤永固”(系砖雕),延昌中街题“苞桑永固”,九市曲题“九曲屏藩”,当店弄七星桥题“七星拱极”,老道头题“海防保障”等。其兴建大多为民办官助,墙身由业主建,拱门则官绅捐助。解放前一次城隍庙下平水桥失火,延烧至大夫第七星桥“七星拱极”门而止。惜近年多被拆除,计有九市曲2处、七星桥1处、老道头和新道头各1处、延昌下道头街2处。尚存石浦上街、咸水井各1处,中街巡司弄、大皆春弄、财神弄各1处,延昌中街、十字街各1处,存废各半,极具文物价值。另有钟楼建于南城之上,民国16(1927),绅商曾继贤等倡建三层,上加建钟亭,砖木结构,南面以石棉瓦为墙,大书“火警钟楼”四字,设专人守望,遇有火灾,敲钟报警,敲一下为东境,二下为南境,三下为西境,四下为北境。

 中街两侧旧店号,尚依稀可见,“封火墙”牌文,有的也保留下来,诸如“亚细亚公司”(福建街)、同仁堂药店(福建街)、大皆春药房(中街)、吉兴栽烟庄(中街)、康民阜物(最西封火墙牌文)、请勿招贴字牌(中街)等,仍清晰可辨,弥足珍贵。

    延昌有民间重建之天后宫妈祖堂,外有原“三山会馆”墙门及石匾。据清道光《象山县志》载,清嘉庆九年(1804)。福建寓户黄其鸣等捐建天后宫,浙江巡抚陈若霖(福州人)捐俸竖额“三山天后宫”,其右海涂砌南北二道,以便行旅,勒石道旁。前设“三山会馆”,后毁。   

 另有台州会馆,在石浦二湾路,明国时建,其下即水兵俱乐部,其上为廿四格道。泉州会馆,在石浦铜关路廊北百余米,清末建,保存较好,今奉祀保生大帝。宁波同乡会馆,民国时设于石浦北门药局(即兵器局),尚存。


鲜花

鸡蛋
1

握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海天渔歌 2011-6-29 20:40
【题名景观】封火拱门14处,拆存各半。现存其中中街5处,题匾:金汤永固、泽通瀛海、带砺永存、物阜民康、庆溢康衢;延昌2处,题匾:河山并寿、苞桑永固。
回复 海天渔歌 2011-6-29 21:47
【桥】:南关桥、文澜桥、仓桥、七星桥。。。
【井】:牌坊井、黄家井、黄鳝井、佛子井、咸水井。。。
回复 海天渔歌 2011-7-14 09:03
象山石浦是著名的渔港,也是宁波为数不多的历史古镇。它处在天台山伸向东海的半岛岬角,港内有东门岛、对面山、高塘岛、南田岛为屏障,仅开铜瓦门、东门、小湾门、林门、三门5个海峡如门,形成水深、浪静、可泊万舟的天然锚地。
    石浦"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成为浙东得天独厚之地。据《宁波府志》载,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千户渔村的石浦始建巡检司城。"城高二丈三,长六百七丈,辟西南北三门。"巍巍石城,沿大金山和后岗山的谷地随势蜿蜒。从此,"商路渐开,市肆日盛"。城隍庙、天后宫、三官堂、文昌阁、江心寺也随之崛起,中街、后街、巡司弄、碗行街、酒坊弄、烽台弄、药局弄、公馆弄都相继成名,石浦以"闽渐鱼市"、"海东雄镇"而闻名遐迩。在长达3公里、宽10米的渔港路码头边,如今矗立着一座聂耳雕像,似讲述着1933年音乐家聂耳与蔡楚生、王人美等在石浦拍摄《渔家女》这一段历史。穿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新区,即可从小巷中拐入石浦老城。长达数百米的中街,曾是繁华的闹市,十余米高的5座圆洞拱门,相隔50米设置一座,从山岗延续至山谷,将百年老街分隔成数段。这种带有防卫作用的拱门,又称"封火门",或称"避火门"。创业于1920年的"大皆春国医号",至今还有字迹留在门墙上。
    沿山曲折起伏的后街宽不足2米,成片保存的明清时代民居群,折射出滨海民宅特有的文化气息。牌坊井、黄家井、小水井的水依然澄碧甘冽。许氏的三座"大夫第"院落,仍然保存当年的格局,精雕细刻的石花窗和8扇围屏木雕,刻有"羲之爱鹅"、"东坡玩砚"、"竹林七贤"、"踏雪寻梅"等人文故事。据《象山县志》记载,清道光八年(1828年),许氏三兄弟创建"崇德义塾"。在"天之涯、地之角"的石浦,文化气息也同样深厚和浓郁。
    1991年10月,石浦荣列"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在这里,海风和文风交织,现代文明和先人遗韵辉映。
回复 海天渔歌 2011-8-18 16:06
【关帝庙】:“桃园三结义”壁画,渲染公关“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的尊崇形象,表达古今民众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隋唐以来,关羽一人而渐次集有儒家之圣人、佛教之守护神、道教之帝君、民问之财神等数道光环的历史文化流程;认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关羽现象”,且具有独特性;“关羽现象”的产生,是文化“变异复合”的结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忠是关羽文化的核心,义是关羽文化的精髓,武是关羽文化的魅力。
回复 海天渔歌 2011-8-27 09:59
石浦是一座滨海山城,它有点像香港,又有点像重庆。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它很像一把坐西朝东的“太师椅”。椅子上坐着一个人,双手作练气功的姿态,左手手心虚掩着右手手背,其间留出一条狭小的通道,直达东海。这个得天独厚的地形,使得石浦不仅成为一个渔舟避风的理想良港,也使得它在鸦片战争后连意大利都觊觎我国三门湾时,能够逃脱虚视眈眈的帝国列强的魔掌。
回复 海天渔歌 2011-9-3 11:26
石浦古城一头连着大海,一头藏在山里,台阶依山而上,街道曲折错落,不熟悉的人容易迷路。这一“藏”一“曲”也许是海防的需要,而在平原是无处可藏的。
    很多人家的屋檐下都挂着一串串螺壳和一串串腊肠,一红一白相映成趣。螺壳里种着各类花草,垂于空中,很有创意,这在别处未曾见过。
    在中街的一处阁楼前,看到有“荔园”字样,想到“梨园”,不知是否有相似之处。进门,看到荔园屋内当口,有一水井,不解其意。屋内住着居民,询问一老者,得知荔园之名,取自荔港,石浦港原先称“荔港”,这水井挖在屋内,一是为取淡水方便,二是相信水井与海相通,可与龙王常来常往。又是一处信仰。
    老城人家“荔园”果然风雅,只怕很有来历,或许背后有一个沧桑故事。难得屋中居然有口井。
    往回走的时候,在城门的出口处看到“泽渔瀛海”的匾额,与刚进城门时看到的“威震浙洋”刚好相背。想来石浦人的用心良苦,两块匾额一块代表军事,一块言其经济,加上遍地的信仰,石浦人过得还是安稳充实的。门口还有“听涛楼”一座,刚进来时未曾留意。在听涛楼边,远眺渔港,迷茫一片,想必远处有仙山蓬莱,秦始皇的千万子民也许就是从此处隐遁而去。
回复 海天渔歌 2011-9-21 09:39
匾额是一种集文学、书法、雕刻、印鉴、装饰、建筑等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中国早在秦代就出现了匾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匾额的题写者多是拥有声望或地位的当时名绅,内容大都辞藻华美、言简意赅,集字、印、雕、色于一体,书法精湛,寓意深刻,无论是缅怀古人,还是观兴游览,都会给人以启迪。同时,匾额也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等等,有补史证史的功能。
回复 海天渔歌 2011-10-19 20:10
建筑为形,文化为魂。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5-2 03: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