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同乡网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新闻] 文化遗产贵在保护

[复制链接]
泰山松 发表于 2012-1-3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泰山松 于 2012-2-1 13:52 编辑

         

                                                文化遗产贵在保护
   
《文化遗产贵在保护》,此文系一位古城工作者于三年前(2009年3月,即实施石浦古城保护六周年之际)撰写的文稿。古城实施保护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了,回顾这十年的历程,看看已经做了那些,还有那些工作要我们去做,这里听听他是怎么想的。原文曾在“中国渔港古城”相关栏目刊载。……泰山松注。

                                  文化遗产贵在保护                                                  
                                          
                                再谈石浦老城区的保护
                                
                            写在石浦老城区实施保护六周年之际
                                          
                                       孙成标
       
        石浦渔港古城自2003年实施保护以来,至今已六周年了,在政府和广大民众呵护下,昔日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现已成了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自2005年开放旅游以来,之前的石浦老街也已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去年,还被评为全省最值得看的旅游景区之一。开放旅游,不仅为社会直接提供了近百人的求业岗位,而且烘托着人气,游客纷至沓来,随之而至的吃、住、游、购各业迅速崛起,门票的收入每年都在20%-30%的幅度递增,为我县铸就了一张精美名片,促进了消费,助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个曾是默默无闻的海边小镇在外的知名度大为飚升,与中国渔村、松兰山、影视城一起成了我县旅游业的重要支柱,这一切无疑是有赖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旅游开放的结果。
        一九九一年,石浦老街被列为省级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为22.3公顷,其中延昌片为7.5公顷。许是时间的局限,至今得到保护开发的仅中街、碗行街,后街部分不到5公顷,从整个保护范围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许多精品还有待于开发。
        自唐神龙年间建县以来,祖先就立足于此,尽管秦皇开河虽未能保住万世帝国基业,但却肇始了一个梦幻的开端,从此,这里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情生情灭,时兴时衰,匆匆复匆匆,演绎了多少人间的甜酸苦辣,悲欢离合的往事。从金起元先生的《童年的回忆》中见证了“许锦隆”、“同春医院”、“高见龙”的兴衰,目睹了丫头和奶妈的人生遭遇,领略了“下手锯”“月牙儿”求生之路.这一切均佐证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兴衰历史;石浦地处东南沿海,不仅渔商肆盛,更是战略要地,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均留下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石浦的建筑风格有其独到之处,木质结构的二层矮楼、门台上的灰塑、面梁柱上的木雕、沿道的石板路、条石台阶,小青砖、龙骨墙,粉墙黛瓦等足以体现了这里的地方特色;古城地势极不平坦,房屋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相间,错落有致,径道旁不时点缀着桂花柚子及奇花异草,巷子相互贯通,狭长深远,处处曲径通幽,形似迷宫,全城区19条路37个弄,更胜似人体脉络,背街小巷犹如历史卷轴,蕴藏着独特的内涵,这里人才荟萃,商贾密集,虽不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川”,曾有名门望族,幽居豪宅;南关桥、二湾头、十三间头、王家道地等处也曾名噪一时。有些则是演绎过时代大戏的去处,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隐约可见,有的已面目全非。自一九九一年列入省级保护区以来,政府不再在这里做“拆旧图新的实事”,但民间的“蚕食”从来没有停止过。是顺其自然,让其泯灭,还是悬崖勒马,斥资保护,应当说已经是经纬分明,再明白不过的事了。实施保护,就要有政府主导,各方共同配合,才能水到渠成。但以目前状况看,困难也有不少:
    一是保护资金短缺。古城现有常住人口近4000户,一万多人,这里85%以上是私房,其余是房管所管辖的公房,一些缺房户租居公房,其租金的收入远不及维修费用的支付,房管部门不可能出巨资实施保护,居民私房一块,这里很难有发展的余地,有能耐的人多已向外发展,留下居住的只是些老人或是出租给外来人居住,靠微薄的房租收入谁还顾及用作保护资金的投入。现在老城区的房子多因年久失修,不是梁断就是壁塌,不是砖混搭砌,就是马赛克补丁,可谓是满目疮痍。
    二是相邻关系处理难。老街区的房屋多数相互偎依,挤压在一起,要修自房必涉及他人,由于相邻中对房屋的需求不同,家庭经济贫富不一,参差悬殊,维修起来也是“鞋正袜不正”,很难统一行事,这也是导致房屋失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修旧如旧难。古城保护,修旧如旧,按原貌修复理所当然,但在私房中做起来就不一定容易了。现代建材如铝合金、马赛克、玻璃幕墙、白水泥是上不了屋的,这就导致:一是建材奇缺,二是造价昂贵,三是工艺精细要求高,四是修复后也比不上用现代材料的实用。
    四是政府保护力不从心。渔港古城自列入省级保护区后,石浦镇政府一直意向着对私房维修有所控制,如:不能随意加层,修理要申批,修复要保住原貌等,这样做,客观上阻滞了大面积维修的进展,但也有幸得以使古城风格没变。渔港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前几年化了近1000万元,也只不过修了300来户,这种消极限修,一段时间倒还可以,长此以往,总不是个办法,房子的损坏也有个自然规律,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可以去随机看一看,私房中危房占了50%以上。相当部分已无法住人而空关,现在,如果不采用抢救性保护,不出三五年,古城内的文化遗产就会自然破坏殆尽,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
    祖先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保护石浦渔港古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已经为此作出过努力,得以使古城以独特的风格展示在人民面前。但摆在我们目下的任务更为艰巨,鄙人是从古城第一期修复以来一直从事保护的见证人,对这里已有了深厚的感情,时间越久,越感到古城触摸不到边,越来越感受到这里的文化底蕴的深厚,也验证了自已前几年说过的一句话:“石浦古城是一本读不完看不透的书,一幅描不尽绘不绝的画,一首听不厌唱不够的歌”。为此,我以古城保护见证人的身份,再次郑重向各界呼吁,并提出以下设想:
    一、强化规划,分步实施。渔港古城的实施规划前几年已经委托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有过详尽的方案,并经相关部门批准,现在要在完善的基础上,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确保得以全面实施。要坚决控制超高层和大体量的建筑,对以往所建超过三层的要有计划地逐步做好降层,急于维修的房屋要做到严格申批程序,严把层数、体量、用料、外体形象关,确保原有风格、色调不变。
    二、复建经典建筑物,做到修旧如旧。经典建筑物是突显一个地方特点的标志,石浦的经典建筑不少,其中城墙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品。石浦古城始建于明代,不仅县志上有记载,原城墙轮廓仍依稀可见,整座城除少数被“蚕食”外,多数保存完好,如有意恢复,难度不是很大;“水门桥”也曾是一个经典建筑,这桥横贯人民路,居高临下,气势恢宏,站在桥上,一览沿街风貌,别有滋味,且被拆不超20年,为维护古城风貌,而要求复建的呼声十分强烈,若能如愿,确能使古城增加诸多风采。还有象牌坊井、叶公池、巡司衙门、大夫第、消防钟楼、宋皇宫等,这些建筑不仅只是石浦的标志性建筑,而且众多历史轶事曾在这里演绎。
    三、政府介入,政、企、民共同参与。文化遗产,重在保护,也贵在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是一项利国利民之好事,只有政府牵好头,人民是拥护的,石浦古城的第一期保护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充分总结以往经验,为今后保护所用。但保护古城又是一项细致的群众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要充分体现民意,为民所想。在今后的保护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保护古城要与改造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相结合。石浦古城多数没有系统的、规范的卫生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安全系统,在改造中一定要采用一期改造经验,把电线、自来水、消防、卫生、通讯、广电等设施做好下埋,着重解决居民生产生活之忧,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使群众真正享受保护给大家所带来的实惠。
    2、保护要与拆违降层相结合。石浦地区土地紧缺,民间建房多数靠搭建增容,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风貌,自住房商品化后,多数人房屋有所宽余,已不太在乎这些搭建部分了。要立个地方规矩,无论何时搭建,一律拆除,(第一期就是这样做的)至于超层的房屋也要做好工作,予以降层。有的还要做好外貌的包装,通过拆违、降层、包装、达到恢复原有风格的目的。
   3、保护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石浦古城面积不大,可改造利用的土地不少,且又杂乱无章,很不雅观,对那些闲置的土地,要通过拆墙还绿、拆障还路的方法加以整治。通过整合,做到组合有度、整洁有序,使古城在新农村建设序列中同样显示勃勃生机。
    4、保护要与清理公有房屋相结合。老城区内现有公房住户609户,房屋实用面积26004.8平方米,占城区总户数的16%左右(不包括已在第一期迁移的66户,3288.5平米),据调查,有15%以上的公房户异地有住房,还有15%的公房用于转租牟利,对于这种现状,要分别做出处理,即异地有住房的和用于转租的公房要坚决实施收回,对于确实无房的要按照现有政策纳入廉租房或微利房范畴,体现公平公正。
    5、保护资金要做到政府承担与业主分担相结合。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政府的投入是当然的,各企业也要承担一定的改造费用,业主更是责无旁贷,要制订相应比例的经济剌激政策,也可借鉴第一期的做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为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适度收储,整合资源。我在《写在开放旅游三周年之际》一文中作过表述,现在的景区游览范围空间太小,人气难旺,特别是游客参与性项目奇缺。只有适当腾出房子,设置可参与的内容,才能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对腾出的公房和民间出售的私房要进行必要的收储,做到资源的有机整合。
        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且也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广泛支持。但与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总目标还相差甚远,真正意义上的保护还远未涉及,大批文化遗产就象溺水儿童一样大声向我们呼救呢!我们决不能辜负历史对我们期望,决不能辜负人民对我们的重托,再接再厉,为实现保护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注:金起元,青海西宁大学教师,1916年出生在石浦后山路,1926年去上海读书,1938年曾回过石浦,1998年冬书有《六十年后话石浦》。                                   
   
         注:作者系石浦渔港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清雅书生 发表于 2012-1-31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顶
成根 发表于 2012-1-3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会员!
北京老K 发表于 2012-1-3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浦老城保护开发势头不错,未来路更长。
浪潮 发表于 2012-1-31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成标经理退休后为石浦渔港古城的保护继续不懈地努力着!赞一个!
子虚 发表于 2012-1-3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虚 于 2012-1-31 20:51 编辑

完好的古迹,再美的风景,到了那,当地混乱的交通和治安,也会让游人失去那份热情。
石浦,整个象山缺少热情,缺少对待游客的那份真情,都恨不得斩他一刀。满眼里看到对方是外地人,来的不是客而是钱财。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2-2-2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浦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仅在遗迹修复是不够的,需要文化发掘。旅游的魅力是文化体验,启发人生感悟!
喧哗的海 发表于 2012-2-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孙同志用心良苦,顶!
石浦渔港古城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我们要珍惜她、保护她、利用好她。
象山的对外形象,最有特色的无非就是渔、海,建议打响中国渔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品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4-24 0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