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同乡网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科学决策看象山(观察)

[复制链接]
甬象 发表于 2006-12-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徐锦庚

  盛夏,浙江省象山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忙碌地奔波于各乡镇、海岛
和渔家,广泛征求干群意见,为一项重大决策调研求证:打破行政区划局限,
以中国四大渔港之一的石浦港为中心,建起一个中观经济发展区域。
  象山县委书记肖培生说:“决策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全局工作成败。决
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把好科学决策关,是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
  几年来,象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步伐,也贯穿着这一思路。
  班子换届,要保持决策的延续性———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2000年下半年,象山新一届县委班子成立。梳理发展思路时,有人提议,
新班子要展示新形象,应多在创新上下功夫。通过讨论,一班人逐渐统一认识:
决策要体现延续性,注重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能朝令夕改,轻率
否定已有的决策。
  开发海洋旅游业是象山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决策。1998年,象山成立旅
游办公室,着手开发松兰山旅游度假区,并于当年举办了首届开渔节。到2000
年,松兰山开发渐成规模,开渔节连续举办了3届。海洋旅游效益尽管初露端倪,
但也不乏异议:旅游业成本大、税收低,见效太慢了。
  新班子认为,山陬海隅是象山的区位劣势,却是发展海洋旅游得天独厚的
优势。为此,象山提出“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战略目标,决定把旅游
业作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每年安排财政资金600多万元用于旅游开发。
  几年来,象山投入12亿元,加大景区环境配套建设,并引入多元化投资机
制,吸引大批民间资金投入到旅游产业。一条具有浓郁海洋风情的百里黄金海
岸旅游带,正在象山半岛筑起。
  象山旅游业在获得更充足动力的同时,产业规划和实施中也注入了更新鲜
的内容。高起点、高品位、高档次,是象山海洋旅游业的重新定位。他们聘请
专家对全县170多个自然、人文景观的资源类型、功能定位、区位划分、发展目
标、旅游线路等,作出详尽分析和严密规划。自前年起,松兰山景区内一律婉
拒千万元以下、与规划相悖或有损自然景观的投资项目。去年6月7日,象山与
杭州宋城集团签约,投资5亿元共同开发中国渔村旅游度假区。在今年第六届开
渔节上,这个综合性海洋文化旅游项目的主题园,已向游客展示出迷人魅力。
  象山近年来的旅游业产值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游客达100万人
次,旅游收入近4亿元,创造近万个就业岗位,给百姓带来莫大的实惠,使县委“
旅游富民”的战略思想成为了现实。
  重大决策,确保正确无误———发扬民主,严格程序,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近3年来,象山县委建设工业强县、确定全县“十五”规划、推进城市化、
发展海洋经济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走的都是一套“三步曲”:第一步,围
绕重大课题,分解确定调研项目,调查研究后形成报告;第二步,通过县委读
书会充分研讨、交流,形成基本工作思路;第三步,出台可操作政策、措施,
督查落实。
  象山传统主业是海洋捕捞,不少人认为,象山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层次不
高,加上处于交通末端,招商引资前景不容乐观。2000年,县委读书会达成共
识: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已成为制约象山经济的桎梏,只有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强筋壮骨,才能增强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后,象山从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关键环节入手,环
环紧扣。3年来,全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县工业园区开发总面积达540
0亩,吸引全县半数以上规模企业落户。去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92亿元,同
比增长14.2%。
  相信群众的智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象山民主决策的又一显著特色。
几年来,象山的重大项目实施前,其草案都要在当地媒体和公园、剧院等公共
场所张榜公示,广泛征求意见。
  2001年上半年,县委决定调整行政区划,内容包括合并6个乡镇、在县城设
街道。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怎么调整最为有利?县委把发言权交给群众。
相关工作组深入基层开展4个月的调研,方案几易其稿。最后,撤并实施工作不
到20天就一气呵成,在全县上下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政绩”与实绩,取舍之间见精神———注重基础建设,多为后任铺路
  喷泉、花草、超大型电子屏幕、乐曲……新落成的象山人民广场,占地11
万平方米。每当夜色降临,这里便成为孩子们的嬉戏乐园、城镇居民的休闲场
所。而在3年前,象山仅有一个1万平方米的公园,进公园还得买票。
  近年来,象山已悄悄建成象山港路、环城东路、东谷湖路等城建重点工程,
城区“五纵五横”道路骨架规模初具,体现了象山人做事的共同风格:少说多
做,不事张扬。重实绩胜过重“政绩”,基础建设注重多为后任铺路———这
也是象山县委、县政府一贯的工作作风。
  “大岭一百廿,小岭一百八”,曾是象山处于浙江省内交通末梢的真
  实写照。1998年,象山自筹2.5亿元建设沿海国道主干线象山连接线,开始“
外接大通道,内连各村庄”,33公里连接线两年建成。目前,象山95%的村都
通了汽车,实现路面高级化、越岭隧道化、海岛陆岛化。蜊门港大桥单孔跨径1
50米,将南田、高塘岛连成一体,岛上6万居民仅运输柑橘一项,每年就可节约
交通费1000万元。岛外潮水难挡,岛内雨水难蓄,这是制约象山发展的一大瓶
颈。如今,象山39条标准海塘全部建成,沿线800公里防台御潮能力大大提高,
并经受了多次强台风的考验。
  在注重硬件的同时,象山还倾力营造软环境建设。2000年8月,象山在宁波
市率先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和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把行政审批办证机构集
中在一个大厅办公。在此基础上,这一做法又延伸到乡镇。有的乡镇还利用当
地的传统集市,逢集坐班,方便群众办事。


《华东新闻》〔20030924 №u〕
空子 发表于 2006-12-6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可以证明,象山领导当年的相关决策是正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4-28 08: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