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登录
象山同乡网 返回首页

海天渔歌的个人空间 http://xiangshanren.com/bbs/?1177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先秦象山地域的货币之谜

已有 947 次阅读2010-6-1 09:14 |个人分类:海天渔歌|

先秦象山地域的货币之谜
http://www.cnxsg.cn   中国象山港  2010-5-27 8:59:43

秦

秦半两(资料图片)

    我国的货币有着4000来年的灿烂文化,夏末商初以海贝为币,自商晚期出现铜仿贝来,各诸侯国纷纷热衷起青铜金属铸币来,这些铸币形式多样,大小不一,主要有刀、布、圜、贝等,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普天下行起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才告结束。唐神龙二年(706)象山立县,后属台州属明州累有变迁。追溯上去,建县前的唐初象山分属宁海及鄮县。汉为鄞县、回浦(后改章安)两县地。春秋为越国鄞地。越国定都会稽(今绍兴市),拥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前473年灭吴地盘扩展至今山东东南部,成就了大国霸业。象山虽然先秦没有建县,但塔山遗址的发现说明6000多年前象山的先民就在这方热土繁衍生存,夏末商初出现贝币时,塔山文化已延续了2000多年。贝币的出现说明我国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了相对繁荣的程度。作为富庶的沿海渔农福地象山地域,应该也步入了商品经济社会,应该也有固定地用于交换商品的等价物货币出现。象山先民经历过金属铸币辉煌的周、春秋、战国时期,因此,象山地域在先秦时期如果没有流行过交换商品的货币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先秦时期的象山地域先民们到底使用了何种货币,笔者好生疑惑。为释疑解惑,对一些泉友在本县得到的钱币藏品和本县钱币的出土情况进行了疏理,并且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草率成文,以对先秦时期象山地域使用的货币作一探讨。
    本人欣赏过我县十多位钱币学会会员的藏品,这些藏品的其中一部分来自本县之地,它们几乎囊括了唐象山立县以来的历代钱币,虽也有早于唐的汉五铢和王莽天凤元年的货泉,但就是没有一枚秦半两和先秦的刀、布、圜、贝等金属铸币。当然,我县泉友藏品中没有发现来自本县的先秦货币并不等于本县没有流通过先秦货币,泉友藏品毕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难道当年流通的先秦货币埋藏在地下,出土可以发现?
    象山古钱的出土的记录不多。竺桂良先生在《象山钱币通讯》的文中披露了清、民时期我县古钱出土的情况:陈汉章《象山县志·金石考》有“近年县东乡玉泉山麓中掘土者,得五铢钱一器”和“清嘉庆七年(1802)南堡人挖得古钱一瓮,皆五铢钱”的记载,倪象占《逢山清话》有“乡人有垦土者,获开元钱一罂,中大铁钱,阔寸许,文亦开元,此疑为五代时物”的记载。解放后我县古钱的出土情况:1955年2月8日渔民在渔山岛建房挖得铜圆200斤。1986年1月在丹城西路西侧山麓的东汉墓葬出土五铢、货泉、大泉五十、汉半两等古币7.5公斤。1986年10月在丹城东塘山麓战国石槨墓出土大小不同陶埕、罐及纺轮等15件,未见钱币。1986年10月,樊岙乡村民挖土时发现唐代沈氏墓,出土开元钱和铜镜等。1988年,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塔山古文化遗址被发现,后历经几年对七个文化层的几次考古发掘,陆续出土一批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其中有商周时期的青铜鱼钩、青铜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镞、青铜戈,唐开元通宝钱600多枚。1993年初夏,高塘乡花岙村村民清理猪舍时,发现地表下一陶罐内有古钱50公斤之多,自唐开元以来到南宋末各年代钱币序列齐全。数年前,笔者路过丹西街道黄土岭,碰到县文物部门贺俊彦他们在了解当地农民挖沙时挖到古钱币的情况,我看了那些古钱,都是些结块并腐蚀严重的王莽货泉。
    每一处钱币出土,可以从最晚的钱币来判断它的埋藏年代。由于古代的一些钱币在历代可以得到保存甚至重复使用的原因,出土比埋藏年代更早的钱币不足为奇。但是从上述出土情况看,根本没有先秦货币的身影,即使是在东塘山的战国墓和有七个文化层距今有6000多年的塔山遗址。考虑到自己可能对本县的钱币出土情况掌握不尽彻底,在缀文时又询问了文物办郑松才主任,他十分肯定地说我县没有出土过先秦的钱币,甚至连秦半两钱都没有,最早不过是汉半两钱。
    我不肯罢休,又查阅与象山地域有关的周边宁波、舟山、台州、绍兴等地的钱币出土资料,那些地方鲜有关刀、布、圜、贝等先秦钱币出土的报道,甚至汉半两的出土都十分罕见,如2006年4月3日,朱家尖出土大量汉四铢半两钱,报道说此汉半两在舟山出土尚属首次。象山的先民在先秦时期没有使用货币是不合常理的,象山地域曾经作为战国初期堂堂一霸的越国之地,不应该出现货币明显断代的现象,但事实没有先秦时期金属铸币的记载和可信的货币遗物留下,先民们难道在当时使用着另外一种形态质地的货币?如果是,那么先民是拿什么东西来固定地用来充当交换商品的等价物的?
    其实象山的先秦货币之谜也是象山周边地区甚至整个古越地区之谜,这个谜团引起了我国许多学者的关注。
根据一些专家学者对先秦时期古越地区使用何种货币的推测归纳,主要有以下观点:一是戈币说。持此观点的依据是近年来在绍兴多地陆续发现的先秦青铜小戈数百枚。二是青铜块说。持此观点的依据是上世纪60至80年代浙江的绍兴、永嘉 、海盐、临海、仙居(伴有楚国布币和蚁鼻钱数枚),江苏的昆山、丹阳、苏州等地和安徽的望江等地出土了数量不等合金成分不同的先秦青铜块。三是布帛说。持此观点的依据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有着发达的纺织业,新石器时期以来,越人就采葛织葛布,养蚕缫丝织帛,布帛是主要的实物货币,它和金属称量货币有较长的共存时间。除了上述三种观点外,还有珠玉说和无货币说等。
    货币的前身应该是普通的商品,它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特殊商品,成为一般等价物的。作为参与流通的货币能流行如泉水,那么如果青铜小戈是越国流通的货币,岂能仅仅在绍兴小范围地区出现?同样,青铜块和珠玉为何不能在象山以及周边地区发现得以印证,因此到目前为止,象山区域先秦时期也是流行过青铜戈币、青铜块和珠玉等所谓货币是不足信的,是不会令人折服的结论。只有布帛一说值得参考。历代《象山县志》有“春秋战国时期始有人类在象山活动”的记载,但是从塔山遗址的发现证明人类在象山的活动时间应该在夏以前的史前,但可以肯定先秦的象山先民人数非常有限,他们傍山依海而居,与外界的交通十分闭塞,基本上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日子,用于交换商品的货币没有外界流入的金属铸币,可能就是布帛或粮食一类的生活必需品充当着实物货币,这些东西不管在地下还是在地上自然也不会保留到今天,这也只是笔者的推测而已。

(塔山眺台 黄忠言)


鲜花

鸡蛋

握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5-9 07: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xiangshanren.com

返回顶部